字典帮 >古诗 >菩萨蛮(代歌者怨)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晁补之
2025-09-09

菩萨蛮(代歌者怨)

宋代  晁补之  

菩萨蛮  

丝篁斗好莺羞巧。
红檀微映燕脂小。
当□敛双蛾。
曲中幽恨多。
知君怜舞袖。
舞要歌成就。
独舞不成妍。
因歌舞可怜。

菩萨蛮(代歌者怨)作者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菩萨蛮(代歌者怨)翻译及注释

《菩萨蛮(代歌者怨)》是宋代晁补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丝竹乐声美妙,使优美的黄莺都感到羞愧。红檀木微微映照出粉嫩的脸颊。当着观众收起双眸,曲调中流露出深深的怨恨。我知道你宠爱舞袖的姿态,只有在歌声和舞蹈相得益彰的时候,才能成就舞者的美丽。独自跳舞无法展现出婀娜的风姿,因此我选择歌唱和舞蹈相互呼应,来表达我的可怜之情。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个代表舞者或歌者的声音,对自己在表演中的局限和不足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音乐和舞蹈的美丽,以及自己对舞蹈和歌唱的渴望和追求,表达了对完美表演的向往和对自身能力的自我怀疑。

赏析:
《菩萨蛮(代歌者怨)》以音乐和舞蹈的形象来表达舞者或歌者的内心独白,展示了晁补之对艺术和表演的深刻理解。诗中运用了丝竹乐声、黄莺、红檀木等意象,细腻地描绘了舞台上的美景和舞者的动人形态。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舞者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对完美表演的追求,以及对观众的期望和渴望被欣赏的心情。整首诗以流畅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艺术、音乐和舞蹈的深情表达,让人感受到舞台上的美与哀,以及艺术创作中的思考和挣扎。

这首诗词揭示了舞者或歌者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身才华和表演的自我反思。它通过音乐、舞蹈和歌唱的形象,展示了表演艺术的美和困难,并传达了对完美表演的向往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舞台上的动人景象和舞者内心的矛盾与追求,同时也引发了对艺术和表演的思考与共鸣。

菩萨蛮(代歌者怨)拼音读音参考

pú sà mán dài gē zhě yuàn
菩萨蛮(代歌者怨)

sī huáng dòu hǎo yīng xiū qiǎo.
丝篁斗好莺羞巧。
hóng tán wēi yìng yàn zhī xiǎo.
红檀微映燕脂小。
dāng liǎn shuāng é.
当□敛双蛾。
qǔ zhōng yōu hèn duō.
曲中幽恨多。
zhī jūn lián wǔ xiù.
知君怜舞袖。
wǔ yào gē chéng jiù.
舞要歌成就。
dú wǔ bù chéng yán.
独舞不成妍。
yīn gē wǔ kě lián.
因歌舞可怜。


相关内容11:

斗百花(汶妓褚延娘)

解蹀躞(商调)

如梦令(中吕思情)

南乡子(二之一)

安公子(和次膺叔)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临江仙
    离别寻常今白首,更须竹雨萧萧。不应都占世间豪。清风居士手,杨柳洛城腰。文字功名真自误,从今......
  • 临江仙(晁达州见和)
    君似苍崖千仞竹,一枝孤映蒿萧。箪瓢不减万钟豪。闲情搔短发,佳句咏纤腰。罢酒兰舟回楚柂,相思......
  • 月先圆
    才色相怜。难偶当年。屡逢迎、几许缠绵意,记秋千架底,樗蒲局上,祓禊池边。收贮一春幽恨,细书......
  • 菩萨蛮
    玉京不许尘容到。疏慵只合疏慵老。鸥鸟共烟波。田夫与醉歌。忘怀无物我。莫似陈惊坐。勋业付长闲......
  • 丑奴儿
    香梅开后风传信,绣户先知。雾湿罗衣。冷艳须攀最远枝。高歌羌管吹遥夜,看即分披。已恨来迟。不......
  • 蝶恋花(商调柳)
    爱日轻明新雪后。柳眼星星,渐欲穿窗牖。不待长亭倾别酒。一枝已入骚人手。浅浅挼蓝轻蜡透。过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