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杨巨源
2025-09-11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

唐代  杨巨源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翻译及注释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杨巨源所作,表达了对灞岸柳树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灞岸,杨柳含烟,如同笼罩在轻盈的烟雾之中。杨柳年年被人攀折,用作行人的拐杖。作者认为只要有和风拂过,杨柳的低枝就会变成适合行人使用的拐杖,不再让青丝被沾染上尘埃。

这首诗词通过赞美灞岸柳树,展现了唐代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杨柳作为春天的代表,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诗人以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并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渴望。诗意深远,情感真挚,通过简洁而优美的文字,勾勒出了瞬间的场景和氛围。

整首诗词以灞岸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以物言志的手法,娓娓道出了诗人对灞岸柳树的依恋和呼唤,同时也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化喜怒哀乐之情于形容枝叶柔嫩青翠、柔韧可人的杨柳,颓垂河滨如烟似雾。意境空灵,引人入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渴望。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拼音读音参考

fù dé bà àn liǔ liú cí zhèng yuán wài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

yáng liǔ hán yān bà àn chūn, nián nián pān zhé wèi xíng rén.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hǎo fēng tǎng jiè dī zhī biàn, mò qiǎn qīng sī sǎo lù chén.
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相关内容11: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

济源寒食

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秋日

效古词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植灵寿木
    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菅。敢期齿杖赐?聊且移......
  • 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
    画得江城登望处,寄来今日到长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将展书堂偏觉好,每来朝客尽......
  • 夜琴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
  • 延平天庆观
    剑化江边绿构新,层台不染玉梯尘。千章隐篆标龙简,一曲空歌降凤钧。岚气湿衣云叶晚,天香飘户月......
  • 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
    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
  • 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
    双金百炼少人知,纵我知君徒尔为。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白日回头看又晚,青云举足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