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晚泊牛渚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刘禹锡
2025-09-07

晚泊牛渚

唐代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晚泊牛渚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晚泊牛渚翻译及注释

《晚泊牛渚》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芦苇晚风起,
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
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
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
独自月中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晚上停船在牛渚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类活动,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的手法,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和人类的活动,展示了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首两句“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通过描绘芦苇在晚风中摇曳和江水上涌起的鱼鳞,表现了秋天的景象。这里的芦苇和秋江是作者所处的环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使诗词更具生动感。

接下来的两句“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描绘了残余的霞光渐渐变淡,游雁的鸣叫声在空中回荡。这里用动词“忽变”和“有馀”表现了景色的变化和鸟儿的鸣叫声的余韵,增加了诗词的音乐感。

后两句“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描绘了戍鼓声渐渐消失,渔户家中的灯火亮起。这里通过对声音和灯火的描绘,表现了人类活动和夜晚的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表达了作者的思考。他说无人能够真正吟咏历史,只有他一个人独自在月光下行走,暗示了他对历史的思索和对自身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感。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景色和人类活动,展示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类活动的描写,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存在和历史流转的思考和感慨。

晚泊牛渚拼音读音参考

wǎn pō niú zhǔ
晚泊牛渚

lú wěi wǎn fēng qǐ, qiū jiāng lín jiǎ shēng.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cán xiá hū biàn sè, yóu yàn yǒu yú shēng.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shù gǔ yīn xiǎng jué, yú jiā dēng huǒ míng.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wú rén néng yǒng shǐ, dú zì yuè zhōng xíng.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相关内容11:

江上雨寄崔碣

莺莺诗(一作离思诗之首篇)

赠卢司户

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游春词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 古乐府
    对酒弹古琴,弦中发新音。新音不可辨,十指幽怨深。妾颜不自保,四时如车轮。不知今夜月,曾照几......
  • 秋思二首
    网轩凉吹动轻衣,夜听更长玉漏稀。月度天河光转湿,鹊惊秋树叶频飞。宫连太液见沧波,暑气微消秋......
  • 新丰
    沛中歌舞百馀人,帝业功成里巷新。半夜素灵先哭楚,一星遗火下烧秦。貔貅扫尽无三户,鸡犬归来识......
  • 江上送友人南游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潇湘见来雁,应念独......
  • 送人游吴
    楚田开雪后,草色与君看。积水浮春气,深山滞雨寒。毗陵孤月出,建业一钟残。为把乡书去,因收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