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行路难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朱庆馀
2025-09-07

行路难

唐代  朱庆馀  

行路难  

世事浇浮后,艰难向此生。
人心不自足,公道为谁平。
德丧淳风尽,年荒蔓草盈。
堪悲山下路,非只客中行。

行路难作者简介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行路难翻译及注释

《行路难》是唐代朱庆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事浇浮后,艰难向此生。
人心不自足,公道为谁平。
德丧淳风尽,年荒蔓草盈。
堪悲山下路,非只客中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充满困难的时代。诗人朱庆馀观察到人们的心思不满足,公平正义的原则失去了影响力。美德已经消逝,纯朴的风气也逐渐消散。岁月荒芜,草木繁茂。山下的道路令人悲叹,这并不仅仅是旅人行走的困境,更是整个社会的困境。

赏析:
《行路难》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朱庆馀对当时时代的忧虑和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失望。诗中运用了简练而深刻的语言,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诗人的感受和社会现实相结合。

诗中的“世事浇浮后,艰难向此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动荡和艰辛生活的感受。他认为社会变迁使得人们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人心不自足,公道为谁平”这句诗道出了诗人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不满。他认为人们的欲望无法满足,而公正和正义的原则已不再起作用。

接下来的两句“德丧淳风尽,年荒蔓草盈”揭示了社会道德的沦丧和年景的荒芜。美德逐渐消失,纯朴的风气也逐渐消散,社会变得荒芜而混乱。

最后的两句“堪悲山下路,非只客中行”以山下的路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悲叹。这句话意味着这条路并不仅仅是旅人行走的路途,更是整个社会的困境。

总的来说,《行路难》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困难,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失望。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

行路难拼音读音参考

xíng lù nán
行路难

shì shì jiāo fú hòu, jiān nán xiàng cǐ shēng.
世事浇浮后,艰难向此生。
rén xīn bù zì zú, gōng dào wèi shuí píng.
人心不自足,公道为谁平。
dé sàng chún fēng jǐn, nián huāng màn cǎo yíng.
德丧淳风尽,年荒蔓草盈。
kān bēi shān xià lù, fēi zhǐ kè zhōng xíng.
堪悲山下路,非只客中行。


相关内容11:

清平乐

王昭君

秋​水​(节​选)

锦缠道

沉醉东风·重九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风筝
    何响与天通,瑶筝挂望中。彩弦非触指,锦瑟忽闻风。雁柱虚连势,鸾歌且坠空。夜和霜击磬,晴引凤......
  • 渡汉江
    东流既瀰瀰,南纪信滔滔。水激沉碑岸,波骇弄珠皋。含星映浅石,浮盖下奔涛。溜阔霞光近,川长晓......
  • 三垂冈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
  • 寒食雨二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
  • 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
  • 汴京纪事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