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9-05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

宋代  苏轼  

目尽孤鸿落照边,遥知风雨不同川。
此间有句无人见,送与襄阳孟浩然。
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
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郭熙秋山平远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目尽孤鸿落照边,
遥知风雨不同川。
此间有句无人见,
送与襄阳孟浩然。

木落骚人已怨秋,
不堪平远发诗愁。
要看万壑争流处,
他日终烦顾虎头。

中文译文:
视线尽头孤雁落日边,
远处知晓风雨在不同的川流。
此间有一句无人见到,
送给襄阳的孟浩然。

木叶凋落,骚人已经怨恨秋天,
无法忍受平远之地而发出诗歌的忧愁。
要去看看万壑争流之处,
将来会不断为顾虎头烦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襄阳的诗人孟浩然的,分为两首。第一首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孤雁落日和风雨在不同川流来对比表达了远方的孤独和不同地域的差异。苏轼感叹自己所写的诗句无人欣赏,所以把这句诗送给了孟浩然,希望他能够欣赏和理解。

第二首诗以木叶凋落为象征,描绘了骚人(指自己)因为平远之地而感到痛苦和忧愁,无法发出令人满意的诗作。他表示要去找到万壑争流的景色,寓意着要寻找更加壮丽和激烈的灵感之处。最后一句提到“顾虎头”,可能指的是自己的字“子瞻”,表示他将来会一直为自己的才华和名声而焦虑不安。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诗歌创作的困扰和追求,以及对友人孟浩然的关怀和赞赏。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诗中融合了对孤独、不满和追求的情感,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诗人意境和哲思。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guō xī qiū shān píng yuǎn èr shǒu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

mù jǐn gū hóng luò zhào biān, yáo zhī fēng yǔ bù tóng chuān.
目尽孤鸿落照边,遥知风雨不同川。
cǐ jiān yǒu jù wú rén jiàn, sòng yǔ xiāng yáng mèng hào rán.
此间有句无人见,送与襄阳孟浩然。
mù luò sāo rén yǐ yuàn qiū, bù kān píng yuǎn fā shī chóu.
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
yào kàn wàn hè zhēng liú chù, tā rì zhōng fán gù hǔ tóu.
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


相关内容11:

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携一瓢酒寻诸

次韵答子由

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

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和陶答庞参军六首
    旨酒荔蕉,绝甘分珍。虽云晚接,数面自亲。海隅一笑,岂云无人。无酒酤我,或乞其邻。...
  • 忆江南寄纯如五首
    生计曾无聚沫,孤踪谩有清风。治产犹嫌范蠡,携孥颇笑梁鸿。...
  • 和叔盎画马次韵
    天骥德力备,马外龙麟中。皇天不遗言,兀与图画同。驽骀饱官粟,未受一洗空。十驾均一至,何事籋......
  • 于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
  • 次韵刘贡父独直省中
    明窗畏日晓先暾,高柳鸣蜩午更喧。笔老新诗疑有物,心空客疾本无根。隔墙我亦眠风榻,上马君先锁......
  • 郿坞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