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怀锺山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2

怀锺山

宋代  王安石  

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锺山。
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怀锺山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怀锺山翻译及注释

诗词:《怀锺山》

投老归来供奉班,
尘埃无复见锺山。
何须更待黄粱熟,
始觉人间是梦间。

中文译文:
远离职务归来,再次供奉朝廷,
不能再见到锺山的尘埃。
为什么还需要等待完美的时机,
才能意识到人世间如同梦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作品。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首先,诗人通过“投老归来供奉班”这句话,表达了他远离了官职,重新回到朝廷中供奉的境况。这里的“投老”指的是辞去官职,回到家中,而“供奉班”表示重新投身于朝廷的事务。这种归隐的状态可能是出于对现实政治环境的失望或不满。

接着,诗人写道“尘埃无复见锺山”,意味着他无法再看到锺山的尘埃,锺山在这里象征着理想的境界或心灵的净土。这句话暗示诗人无法再接近自己理想中的境地,与理想相距甚远。

然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反问:“何须更待黄粱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怀疑。黄粱是一种传说中的美味食物,等待黄粱熟意味着等待完美的时机。诗人认为,为什么还需要等待完美的时机才能意识到现实世界的虚幻和无常。

最后,诗人写道“始觉人间是梦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觉醒和洞察。他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像是梦一样虚幻而短暂,与理想境界相去甚远。这句话也让人们思考生命的真实性和无常性。

《怀锺山》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通过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思考。诗中的锺山象征着理想的净土,而诗人则在现实中无法达到这种理想状态。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无常性,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怀锺山拼音读音参考

huái zhōng shān
怀锺山

tóu lǎo guī lái gòng fèng bān, chén āi wú fù jiàn zhōng shān.
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锺山。
hé xū gèng dài huáng liáng shú, shǐ jué rén jiān shì mèng jiān.
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相关内容11:

寄金陵传神者李士云

送丁廓秀才归汝阴

霹雳沟

送李屯田守桂阳二首

御柳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次韵景仁雪霁
    新声生屋溜,残点著垣衣。委翳无多在,飘云不更飞。坳中余宿润,暖处自朝晖。稍见青青色,还从柳......
  • 酬裴如晦
    二年羁旅越人吟,乞得东南病更侵。殇子未安庄氏义,寿亲还慰鲁侯心。鲜鲜细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
  • 和惠思波上鸥
    翩翩白凫鸥,泛泛水中游。西来久不见,梦想在沧洲。...
  • 送明州王大卿
    大历才臣有此州,昆云今驾鹿轓游。从来所至邦人喜,真复能分圣主忧。千里封疆何足治,一时名迹故......
  • 寄张先郎中
    留连山水住多时,年比冯唐未觉衰。篝火尚能书细字,邮筩还肯寄新诗。胡床月下知谁对,蛮榼花前想......
  • 谁将
    谁将石黛染春潮,复捻黄金作柳条。西崦东沟从此好,笋舆追我莫辞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