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龙门杂诗诗意和翻译_元代诗人元好问
2025-07-15

龙门杂诗

元代  元好问  

石楼绕清伊,尘土天所限。
人言无僧久,草满不复铲。
滩声激悲壮,山意出高蹇。
当年香山老,挂冠遂忘返。
高情留诗轴。
清话入禅版。
谁言海山去,萧散仍在眼。
溪寒不可涉,倚杖西林晚。

龙门杂诗作者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龙门杂诗翻译及注释

《龙门杂诗》是元代作家元好问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石楼绕清伊,尘土天所限。
这里的“石楼”指的是龙门山上的楼阁,环绕在清澈的伊水旁边。诗中表达了石楼被尘土所限制的意象,暗示了作者对于境遇的感慨。

人言无僧久,草满不复铲。
人们说僧人已经离开很久了,草木已经长满了僧人曾经居住的地方,不再有人来清理。这句诗表达了岁月流转,人事已非的感慨。

滩声激悲壮,山意出高蹇。
滩水的声音激荡着悲壮的情感,山峦的意境展现出高远而险峻的特点。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景观中的壮美和艰难,与人生的起伏和挑战相呼应。

当年香山老,挂冠遂忘返。
这里的“香山老”指的是曾经在香山修行的老僧。他在修行过程中,挂上了僧人的头巾,从此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不再回头。

高情留诗轴,清话入禅版。
这里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他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写诗的方式留存下来,成为永恒的诗卷。同时,他的言辞也融入了禅宗的思想。

谁言海山去,萧散仍在眼。
有人说海和山已经离去,但是它们的景色依然在我的眼前。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深深留恋和珍视。

溪寒不可涉,倚杖西林晚。
溪水寒冷无法涉过,作者便倚着拐杖在西林中度过晚年。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于人生晚年的安详。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元好问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同时,诗中融入了禅宗的思想,强调了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

龙门杂诗拼音读音参考

lóng mén zá shī
龙门杂诗

shí lóu rào qīng yī, chén tǔ tiān suǒ xiàn.
石楼绕清伊,尘土天所限。
rén yán wú sēng jiǔ, cǎo mǎn bù fù chǎn.
人言无僧久,草满不复铲。
tān shēng jī bēi zhuàng, shān yì chū gāo jiǎn.
滩声激悲壮,山意出高蹇。
dāng nián xiāng shān lǎo, guà guān suì wàng fǎn.
当年香山老,挂冠遂忘返。
gāo qíng liú shī zhóu.
高情留诗轴。
qīng huà rù chán bǎn.
清话入禅版。
shuí yán hǎi shān qù, xiāo sàn réng zài yǎn.
谁言海山去,萧散仍在眼。
xī hán bù kě shè, yǐ zhàng xī lín wǎn.
溪寒不可涉,倚杖西林晚。


相关内容11: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满庭芳

水亭秋日偶书

感皇恩 寿韩侯恬然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水调歌头
    云作伴,月为邻。...
  • 送谢尉
    试吏才未申,食贫同古人。何以赠行色,一酌湖上春。...
  • 易从上人山亭
    湖水江湾隔数峰,篱门和竹夹西东。闲来此地行无厌,又共吾庐看不同。灵隐路归秋色里,招贤庵在鸟......
  • 夏日池上
    莲香如绮细蒙蒙,翡翠窥鱼袅水葓。卷箔未生单簟月,凭栏初过一襟风。横欹片石安琴荐,独倚新篁看......
  • 诉衷情
    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垂玉佩,交带,袅纤腰。鸳梦隔星桥,迢迢。越罗香暗销,坠花翘。...
  • 西湖孤山寺后舟中写望
    天竺横分景色宽,孤山背后泊船看。林藏野路秋偏静,水映渔家晚自寒。拂拂烟云初淡荡,萧萧芦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