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竹轩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司马光
2025-07-23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竹轩

宋代  司马光  

茂密正当轩,欹垂欲侵案。
风枝忽交戛,月影争凌乱。
诚嘉君子心,匪直林亭玩。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竹轩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竹轩翻译及注释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竹轩》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茂密的竹林正好在轩窗旁边,倾斜的竹枝似乎要侵入案几。风吹动竹枝,突然相互碰撞,月光在竹林中争相闪烁。这是真正的君子之心,不同于那些只是在林亭中玩乐而已。

诗意:
这首诗以竹轩为背景,描绘了竹林的景象。司马光通过描写茂密的竹林、风吹动的竹枝和月光的倩影,表达了君子之心的真诚和高尚。他认为君子的心境应该超越物质享受,而是追求内心的纯净和高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竹林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君子之心的理解和追求。诗中的竹林象征着高洁和纯净,风吹动的竹枝和月光的倩影则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作者通过对竹林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君子心境的赞美和向往。

这首诗词展示了司马光对君子之心的理解和追求,强调了内心的纯净和高尚的重要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君子心境的美好和价值。整首诗词简洁而富有意境,展示了司马光的才华和对文学的独特见解。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竹轩拼音读音参考

hé shào bù yí xiào lǐ pú zhōu shí shī zhú xuān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竹轩

mào mì zhèng dāng xuān, yī chuí yù qīn àn.
茂密正当轩,欹垂欲侵案。
fēng zhī hū jiāo jiá, yuè yǐng zhēng líng luàn.
风枝忽交戛,月影争凌乱。
chéng jiā jūn zǐ xīn, fěi zhí lín tíng wán.
诚嘉君子心,匪直林亭玩。


相关内容11:

和宋子才致后岁旦见赠

景福东厢诗·赐果

又和六日四老会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和张伯常贺迁资政
    坐饮太他犹自愧,谬跻秘殿益难安。愿同野老嬉尧坏,长守先生苜蓿盘。...
  • 送济川知汉州二首
    千骑拥朱轓,青霞书绣远。复寻题柱迹,重过充繻关。晓栈流云湿,秋湖脱叶殷。久游今得意,真不愧......
  • 和吴辨叔知凤翔见寄
    岐阳府舍始相逢,四十余春屈指中。昔日布衣今露冕,当时小吏亦衰翁。醉吟久作藏身计,条教应多及......
  • 又和惜春谣
    朝来风雨歇,春意漠然收。去我不辞诀,凭谁能借留。杓星渐西转,洛水自东流。曲渚撤华幄,芳园罢......
  • 和促通追赋陪资政侍郎吴公临虚亭燕集寄呈陕
    吾家陕之北,陕事吾能说。孤亭占城隅,形胜最殊绝。云消天宇空,极目鸟飞灭。大河西北来,汹涌地......
  • 赠外兄吴之才
    何须观始重,友分固非疏。况复羁孤极,同经忧患余。晚成应大器,先得类凡鱼。游衍陪严忌,声华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