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洞霄宫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林逋
2025-07-18

洞霄宫

宋代  林逋  

大滌山相向,华阳路暗通。
风霜唐碣久,草木汉祠空。
剑石苔花碧,丹池水气红。
幽人天柱侧,茅屋洒松风。

洞霄宫作者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洞霄宫翻译及注释

《洞霄宫》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神秘的洞霄宫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大滌山相向,华阳路暗通。
风霜唐碣久,草木汉祠空。
剑石苔花碧,丹池水气红。
幽人天柱侧,茅屋洒松风。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洞霄宫的景象展开。大滌山和华阳路相对而立,形成了一种壮丽的景观。风霜已经经过了许多年,唐碣上的痕迹依然存在,但是草木已经长满了汉祠,显示出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剑石上的苔花呈现出碧绿的色彩,丹池中的水气则呈现出红色。在这个幽静的地方,有一个隐居的人,他的茅屋洒满了松风。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大滌山和华阳路的对峙,象征着自然界的壮丽和力量。风霜和唐碣的存在,提醒人们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草木长满汉祠,暗示着人事的更迭和时光的变迁。剑石上的苔花和丹池中的水气,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幽居的人,通过茅屋洒松风,表达了他与自然的亲近和追求宁静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神秘和自然之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岁月的流转。

洞霄宫拼音读音参考

dòng xiāo gōng
洞霄宫

dà dí shān xiāng xiàng, huá yáng lù àn tōng.
大滌山相向,华阳路暗通。
fēng shuāng táng jié jiǔ, cǎo mù hàn cí kōng.
风霜唐碣久,草木汉祠空。
jiàn shí tái huā bì, dān chí shuǐ qì hóng.
剑石苔花碧,丹池水气红。
yōu rén tiān zhù cè, máo wū sǎ sōng fēng.
幽人天柱侧,茅屋洒松风。


相关内容11:

监郡太博惠酒及诗

水调歌头

送丁秀才归四明

和才上人春日见寄

鹧鸪天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水调歌头
    今日小春月,後日是周正。瑞蔼挹仙堂上,崧岳喜生申。文物师垣宅相,诗礼枢庭世胄,冰骨玉精神。......
  • 将归四明夜坐话别任君
    酒酣相向坐,别泪湿吟衣。半夜月欲落,千山人忆归。乱尘终古在,长瀑倚云飞。明日重携手,前期易......
  • 雪三首
    皓然窗户晓来新,画轴碑厅绝点尘。洛下高眠应有道,山阴清兴更无人。寒连水石鸣渔墅,猛共松篁压......
  • 寄思齐上人
    松下中峰路,怀师日日行。静钟浮野水,深寺隔春城。阁掩茶烟晚,廊回雪溜清。当期相就宿,诗外话......
  • 荣家鹤
    种莎池馆久淹留,品格堪怜绝比俦。春静棋边窥野客,雨寒廊底梦沧州。清形已入仙经说,冷格曾为古......
  • 园庐
    柴关寒井对萧辰,自爱栖迟近古人。闲草遍庭终胜俗,好书堆案转甘贫。桥边野水通渔路,篱外青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