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过永定废寺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高启
2025-07-26

过永定废寺

明代  高启  

乱后僧何去,门闲落叶时。
画昏秋蠹老,斋断午禽饥。
罢说传心法,犹看赐额碑。
不知兴坏理,来此岂无悲。

过永定废寺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过永定废寺翻译及注释

《过永定废寺》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座废弃的寺庙,表达了作者对乱世中僧侣的困境和对废寺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乱后僧何去,门闲落叶时。
画昏秋蠹老,斋断午禽饥。
罢说传心法,犹看赐额碑。
不知兴坏理,来此岂无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废弃的寺庙为背景,反映了乱世中僧侣的困境和废寺的凄凉景象。诗中的“乱后僧何去”表达了作者对乱世中僧侣去向的疑问和关切。废寺的门前荒凉,落叶纷飞,寺庙的荒废象征着社会的动荡和僧侣的离去。

诗中的“画昏秋蠹老,斋断午禽饥”描绘了废寺的景象。画昏秋蠹老意味着寺庙的壁画昏暗褪色,秋蠹老化,寺庙的斋戒被打破,午时的禽鸟饥饿无食。这些描写表达了废寺的凄凉和荒废。

诗的后半部分,“罢说传心法,犹看赐额碑。不知兴坏理,来此岂无悲。”表达了作者对废寺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认为废寺不再传授心法,僧侣们离去,但仍然能看到皇帝赐予的额碑。作者对废寺的兴衰和废寺存在的意义产生了疑问,他来到这里并不是没有悲伤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废弃的寺庙,表达了作者对乱世中僧侣困境的关切和对废寺凄凉景象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废寺存在意义的思考。

过永定废寺拼音读音参考

guò yǒng dìng fèi sì
过永定废寺

luàn hòu sēng hé qù, mén xián luò yè shí.
乱后僧何去,门闲落叶时。
huà hūn qiū dù lǎo, zhāi duàn wǔ qín jī.
画昏秋蠹老,斋断午禽饥。
bà shuō chuán xīn fǎ, yóu kàn cì é bēi.
罢说传心法,犹看赐额碑。
bù zhī xīng huài lǐ, lái cǐ qǐ wú bēi.
不知兴坏理,来此岂无悲。


相关内容11:

休沐日期衍公游北山不果独卧斋中

夜闻雨

湖上见月忆家兄

读史十首 王章

读道旁旧家碣上题曰宋黄澹翁先生之墓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夜逢故郡贺冬至使胡普二博士同宿
    会宿本无期,欣逢两旧知。问年惊别久,候晓畏朝迟。寒涩高城漏,阳回上苑枝。明朝使事毕,归骑又......
  • 江上寄丁校理昆季
    望里烟生是子家,草堂应近脊令沙。江汀每恨无舟渡,野墅空怜有酒赊。半雨暮城风外雪,孤梅春动腊......
  • 宋军咨克
    看花西涧寺,忆子昔同行。兰入华觞气,波泛绿琴声。兹欢随节逝,离恨坐相婴。安得重联骑,射雉出......
  • 送贾麟归江上
    别泪纷纷逐断猿,贫交无赠只多言。离愁正似蘼芜草,一路随君到故园。...
  • 夜访芑蟾二释子因宿西涧听琴
    清夜独幽寻,岩扉落叶深。许携陶令酒,来听颖师琴。人醉月沉阁,乌啼风满林。应留西涧水,千载写......
  • 王隐君行
    共此一里居,谁令阻良觌。惆怅步芳园,山樱还独摘。风含驻花意,雨散流池迹。尊酒不来同,兹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