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参云亭晚坐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几
2025-09-05

参云亭晚坐

宋代  曾几  

大暑不可避,微凉安所寻。
云霄非浊世,竹树有清阴。
海近风先集,山高日易沈。
无因见明月,萤火乱更深。

参云亭晚坐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参云亭晚坐翻译及注释

诗词:《参云亭晚坐》
朝代:宋代
作者:曾几

参云亭晚坐,
大暑不可避。
微凉安所寻,
云霄非浊世。
竹树有清阴,
海近风先集。
山高日易沉,
无因见明月。
萤火乱更深。

中文译文:
在参云亭晚上坐,
大暑无法回避。
微凉难觅安慰,
云霄不属于浊世。
竹树提供清凉的阴影,
海风先于风聚集。
高山易于沉默,
没有机会见到明亮的月光。
萤火乱飞更加深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夏季的参云亭中晚上坐着的景象,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夏日的感受和思考。大暑的炎热难以避免,即使在这个凉爽的亭子里,也只能感受到微凉,无法完全摆脱炎热的困扰。云霄表示高空的天空,这里指向一个清净、纯洁的世界,与尘世的浑浊相对。竹树提供了清凉的阴影,而海风则先于其他风吹来,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然而,高山的阴影使得阳光很早地消失,让人感到昏暗。诗人无法见到明亮的月光,这可能代表他的环境或处境使他无法享受到美好的事物。最后一句描绘了萤火乱飞,增加了夜晚的幽静和神秘感。

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夏日晚上的景象,通过对温度、风、阴影和光线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逃离炎热和尘世纷扰的渴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法触及的遗憾。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关系,并表达了内心对纯净和宁静的向往。整体氛围清幽而凉爽,给人以清新、深沉的感受,引发读者对夏日的思考和感悟。

参云亭晚坐拼音读音参考

cān yún tíng wǎn zuò
参云亭晚坐

dà shǔ bù kě bì, wēi liáng ān suǒ xún.
大暑不可避,微凉安所寻。
yún xiāo fēi zhuó shì, zhú shù yǒu qīng yīn.
云霄非浊世,竹树有清阴。
hǎi jìn fēng xiān jí, shān gāo rì yì shěn.
海近风先集,山高日易沈。
wú yīn jiàn míng yuè, yíng huǒ luàn gēng shēn.
无因见明月,萤火乱更深。


相关内容11:

寄题湖州沈秀才天隐楼

诗催

读史

游姑苏张氏园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此乐
    吏散收簿书,公馆如山居。归来换野服,携策将焉如。园亭极潇洒,阴森修竹下。拂石坐终日,徒倚不......
  • 咏凫
    双双纹羽弄清漪,全得天真似尔稀。万顷沧波供口腹,一梁寒日晒毛衣。雨归别岛呕唲语,风度前滩翕......
  • 友直轩
    友义丧来久,琢磨复谁能。金鉤被采录,绝弃朱丝绳。直哉少稷甫,一室清于冰。危坐对书帙,曲几非......
  • 逊子以今岁正月十六日之毗陵而以十二月十五
    不见吾儿久,今朝慰眼前。分襟灯火夜,回棹雪霜天。中鹄令人喜,将雏得我怜。一杯欢笑后,急急理......
  • 守居园池杂题·望云楼
    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
  • 和张屯田雪中朝拜天庆观
    宝幢珠节共玲珑,九虎严关有路通。遥望玉宸端象简,宛然身在广寒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