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苏州寒食日送人归觐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频
2025-09-08

苏州寒食日送人归觐

唐代  李频  

江城寒食下,花木惨离魂。
几宿投山寺,孤帆过海门。
□声泼火雨,柳色禁烟村。
定看堂高后,斑衣灭泪痕。

苏州寒食日送人归觐作者简介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苏州寒食日送人归觐翻译及注释

苏州寒食日送人归觐

江城寒食下,花木惨离魂。
几宿投山寺,孤帆过海门。
雨声泼火雨,柳色禁烟村。
定看堂高后,斑衣灭泪痕。

这首诗是李频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描绘了寒食日送人归觐的情景。

诗中提到的江城寒食是指苏州地区在清明节期间的一个寒食节,而诗人又以江城寒食为背景,描述了一位人从城里的花木辞别中离开,离去的情景。

诗人在诗中提到,离别之前,这位人在山寺中住了几个晚上。在离开之时,他乘坐独自的帆船过海门(苏州著名的景点之一)离去。

接着诗人以形容艳丽的词语表达了下雨的声音,形容了被柳枝遮挡的村庄。这些描写给人一种寂静、悲凉的感觉。

最后两句描写了这位人离去之后的情景。他离去后,留下的只是衣衫上斑驳的泪痕,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抑郁与离别的痛苦。这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不舍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和哀思,同时又渗透出人生的辛酸和无奈。

苏州寒食日送人归觐拼音读音参考

sū zhōu hán shí rì sòng rén guī jìn
苏州寒食日送人归觐

jiāng chéng hán shí xià, huā mù cǎn lí hún.
江城寒食下,花木惨离魂。
jǐ sù tóu shān sì, gū fān guò hǎi mén.
几宿投山寺,孤帆过海门。
shēng pō huǒ yǔ, liǔ sè jìn yān cūn.
□声泼火雨,柳色禁烟村。
dìng kàn táng gāo hòu, bān yī miè lèi hén.
定看堂高后,斑衣灭泪痕。


相关内容11:

春日游嘉陵江

晚春宿僧院

送友人陆肱往太原

送侯郎中任新定二首

春闺怨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夏日宿秘书姚监宅
    贵宅多嘉树,先秋有好风。情闲离阙下,梦野在山中。露色浮寒瓦,萤光堕暗丛。听吟丽句尽,河汉任......
  • 唐乐府十首·输者讴
    挽粟上高山,高山若平地。力尽心不怨,同我家私事。去者不遑宁,归者唱歌行。相逢古城下,立语天......
  • 游四明山刘樊二真人祠,题山下孙氏居
    久在仙坛下,全家是地仙。池塘来乳洞,禾黍接芝田。起看青山足,还倾白酒眠。不知尘世事,双鬓逐......
  • 上元日寄湖杭二从事
    恋别山灯忆水灯,山光水焰百千层。谢公留赏山公唤,知入笙歌阿那朋。...
  • 题长孙桐树
    一去龙门侧,千年凤影移。空馀剪圭处,无复在孙枝。...
  • 赠僧云栖
    麈尾与筇杖,几年离石坛。梵馀林雪厚,棋罢岳钟残。开卷喜先悟,漱瓶知早寒。衡阳寺前雁,今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