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郊墅杂赋(十六首)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高启
2025-09-08

郊墅杂赋(十六首)

明代  高启  

欲沽嗟市远,烟火隔江波。
客到寒斋少,人归晚渡多。
污书灯烬落,惊枕橹声过。
岂敢愁荒寂,时危免负戈。
¤

郊墅杂赋(十六首)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郊墅杂赋(十六首)翻译及注释

《郊墅杂赋(十六首)》是明代作家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欲沽嗟市远,烟火隔江波。
渴望购买的悲叹远在市场,烟火遮挡了江水的波澜。

客到寒斋少,人归晚渡多。
客人来到寒冷的小屋很少,而人们在傍晚时分回家的渡口却很多。

污书灯烬落,惊枕橹声过。
污秽的书籍,灯火渐渐熄灭,惊醒的时候,船桨声已经远去。

岂敢愁荒寂,时危免负戈。
怎么敢抱怨荒凉和寂寞,时机危险时要避免战争。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郊外的景色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欲沽嗟市远,烟火隔江波"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市场的渴望,但又感叹距离的遥远和外界的干扰。"客到寒斋少,人归晚渡多"则反映了作者所处环境的冷清和人们归家的繁忙景象。"污书灯烬落,惊枕橹声过"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的孤独和船桨声的离去,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最后两句"岂敢愁荒寂,时危免负戈"则表达了作者对困境的坚强态度,表示不愿意沉溺于荒凉和寂寞之中,而是要及时应对危机,避免战争的发生。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展现了明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绘,作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处境。整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展示了高启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

郊墅杂赋(十六首)拼音读音参考

jiāo shù zá fù shí liù shǒu
郊墅杂赋(十六首)

yù gū jiē shì yuǎn, yān huǒ gé jiāng bō.
欲沽嗟市远,烟火隔江波。
kè dào hán zhāi shǎo, rén guī wǎn dù duō.
客到寒斋少,人归晚渡多。
wū shū dēng jìn luò, jīng zhěn lǔ shēng guò.
污书灯烬落,惊枕橹声过。
qǐ gǎn chóu huāng jì, shí wēi miǎn fù gē.
岂敢愁荒寂,时危免负戈。
¤


相关内容11:

中秋玩月张校理宅得南字

题张静居画

杨氏山庄

端午席上咏美人彩索钗符(二首)

略上人房竹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丁孝廉惠冠巾
    知试山人服,冠巾远寄重。佳名因子夏,旧制学林宗。裹映秋吟鬓,欹宜晚醉容。朝簪今已解,期上华......
  • 送梅侯赴钱塘
    一鹤随车到郡朝,剩山残水尚萧条。碗藏秋冢金方出,箭插寒沙铁未销。重见花开非旧赏,初闻麦秀是......
  • 哭临川公
    身用已时危,衰残况病欺。竟成黄犬叹,莫逐白鸥期。东阁图书散,西园草露垂。无因奠江上,应负十......
  • 送何记室游湖州
    暮雨关城独去迟,少年心事剑相知。故人当路轻贫贱,倦客逢秋恶别离。疏柳一旗江上酒,乱山孤棹道......
  • 登白莲阁贻幼文
    思君曾此望西州,谁信归来得共游。只是当时旧山水,如何重看不胜愁。...
  • 喜吕山人见过江馆
    非君怜夙契,谁肯顾柴门。日短清江路,风高大树村。交呈新著稿,同发旧藏尊。莫便寻归棹,心怀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