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均台辞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与义
2025-10-06

均台辞二首

宋代  陈与义  

东家西家尔盍来,听说空圄如春台。
决曹高卧印生绿,丛棘化为交逊木。
策勋此木那可遗,动地风摇枝不曲。
愿我无讼到来云,莫辞着力借寇君。
借得贤侯虽尔职,但恐朝廷要人调鼎实。

均台辞二首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均台辞二首翻译及注释

《均台辞二首》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家西家尔盍来,
听说空圄如春台。
决曹高卧印生绿,
丛棘化为交逊木。

策勋此木那可遗,
动地风摇枝不曲。
愿我无讼到来云,
莫辞着力借寇君。
借得贤侯虽尔职,
但恐朝廷要人调鼎实。

诗意:
这首诗词以均台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和官场的思考和忧虑。诗中通过描绘均台的景象,寄寓了作者对社会的希望和对自身处境的担忧。作者希望通过借寇君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同时也担心这样的行动会引起朝廷的不满,导致权力的重新调整。

赏析:
这首诗词以均台为象征,通过对均台景象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情感。均台象征着和平与公正,作者希望社会能像均台一样平衡和谐。诗中的“东家西家尔盍来,听说空圄如春台”描述了人们纷纷前来参观均台的景象,传闻说均台的氛围如同春天一样温暖和融洽。

接着,诗中写道“决曹高卧印生绿,丛棘化为交逊木”,这里用生动的意象描述了在均台的影响下,腐败和困难被消除,曹地高卧的官印变得绿意盎然,丛棘也化为高尚的木材。这一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能够改善和进步的希望。

然而,在愿景之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矛盾。他希望自己能够借助寇君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同时也担心这样的行动会引起朝廷的不满,可能导致权力的重新调整。最后两句“借得贤侯虽尔职,但恐朝廷要人调鼎实”,表达了作者对于权力斗争的警惕和对自身前途的担忧。

整首诗词通过对均台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公正和社会进步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权力斗争和个人命运的忧虑。这种矛盾和思考使得诗词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均台辞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jūn tái cí èr shǒu
均台辞二首

dōng jiā xī jiā ěr hé lái, tīng shuō kōng yǔ rú chūn tái.
东家西家尔盍来,听说空圄如春台。
jué cáo gāo wò yìn shēng lǜ, cóng jí huà wéi jiāo xùn mù.
决曹高卧印生绿,丛棘化为交逊木。
cè xūn cǐ mù nà kě yí, dòng dì fēng yáo zhī bù qū.
策勋此木那可遗,动地风摇枝不曲。
yuàn wǒ wú sòng dào lái yún, mò cí zhuó lì jiè kòu jūn.
愿我无讼到来云,莫辞着力借寇君。
jiè dé xián hóu suī ěr zhí, dàn kǒng cháo tíng yào rén diào dǐng shí.
借得贤侯虽尔职,但恐朝廷要人调鼎实。


相关内容11: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海棠

香林四首

岁华

次南阳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元夜
    今夕天气佳,上天何澄穆。列宿雨后明,流云月边速。空檐垂斗柄,微吹生丛竹。对此不能寐,步绕庭......
  • 火后借居君子亭书事四绝呈粹翁
    入山从此不须深,君子亭中人不寻。青竹短篱园昼静,梅花两树照春阴。...
  • 次韵张元方春雪
    云黄天为低,窗白雪初作。幽人睡方觉,帘外舞万鹤。斜斜既可人,整整亦不恶。不知来何暮,遂失梅......
  • 送王周士赴发运司属官
    宁食三斗尘,有手不揖无诗人。宁饮三斗酒,有耳不听无味句。墙东草深兰发薰,君先梦我我梦君。小......
  •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诸葛经行有夕风,千秋天地几英雄。吊古不须多感慨,人生半梦半醒中。...
  • 送吕钦问监酒受代归
    以我千金帚,逢君万斛船。要知穷有自,未觉懒相先。盆盎三年梦,篇章四海传。匆匆秣归马,离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