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雷阳书事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秦观
2025-07-24

雷阳书事

宋代  秦观  

骆越风俗殊,有疾皆勿药。
束带趋祀房,用史巫纷若。
弦歌荐茧栗,奴士洽觞酌。
呻吟殊未央,更把鸡骨灼。

雷阳书事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雷阳书事翻译及注释

诗词:《雷阳书事》

雷阳是指现今的广东省阳江市,这首诗词是秦观在宋代写的。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骆越风俗殊,
有疾皆勿药。
束带趋祀房,
用史巫纷若。
弦歌荐茧栗,
奴士洽觞酌。
呻吟殊未央,
更把鸡骨灼。

中文译文:
骆越地方的风俗迥异,
有疾病的人皆不服药。
系好腰带匆匆赶往祭祀之地,
使用历史和巫术的人们络绎不绝。
弦乐和歌声伴随着茧和栗子的进献,
奴仆和士人齐聚宴饮。
呻吟声此刻还未停止,
更有人将鸡骨烧成灰烬。

诗意和赏析:
《雷阳书事》描绘了宋代骆越地方(现今的广东阳江)的风俗和习惯。诗中提到了一些当地的特色和仪式。

首先,诗中提到了当地人对疾病的特殊观念,认为疾病不应该用药物治疗,而是采取其他方式。这反映了当时民间对疾病的不同认识和治疗方式的多样性。

其次,诗中描绘了人们赶往祭祀场所的景象。他们急忙束起腰带,纷纷前往祭祀的地方。而这些祭祀活动则涉及到历史和巫术,显示了当地文化中祭祀仪式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接着,诗中描述了在这样的场合中,弦乐和歌声不绝于耳。人们献上茧和栗子,享受着宴饮。这里展现了当时的社交场景和人们的欢乐氛围。

最后,诗中提到了呻吟声仍在持续,有人将鸡骨烧成灰烬。这里可能暗示着一种寓意,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人世间的变幻无常。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骆越地方的风俗和仪式,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秦观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那个时代和地方,让人们感受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

雷阳书事拼音读音参考

léi yáng shū shì
雷阳书事

luò yuè fēng sú shū, yǒu jí jiē wù yào.
骆越风俗殊,有疾皆勿药。
shù dài qū sì fáng, yòng shǐ wū fēn ruò.
束带趋祀房,用史巫纷若。
xián gē jiàn jiǎn lì, nú shì qià shāng zhuó.
弦歌荐茧栗,奴士洽觞酌。
shēn yín shū wèi yāng, gèng bǎ jī gǔ zhuó.
呻吟殊未央,更把鸡骨灼。


相关内容11:

题騕褭图

和裴仲谟放兔行

与李端叔游智海用前韵

照阁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流杯桥
    曲水分山阴,舆梁胜溱洧。一咏见高风,驷马安足取。...
  • 反初
    昔年淮海未,邂逅安期生。记我有灵骨,法当游太清。区中缘未断,方外道难成。一落世间网,五十换......
  • 秋兴九首其二拟孟郊
    晓风有暴信,暮蝉无好声。晓风与暮蝉,自与时节争。独客辞故乡,推车谒梁城。梁城道迢虎,区区役......
  • 文英阁二首
    都门将酒惜分携,归路駸駸望欲迷。千里又看新燕语,一声初听子规啼。春风天上曾挥翰,迟日江边独......
  • 元日立春三绝
    摄提东直斗杓寒,骤觉中原气象宽。天为两宫同号令,不教春岁各开端。...
  • 戏云龙山人二绝
    芳草未应羞鹎鵊,潜鳞终是表提壼。蔡经背上痕犹在,更念麻姑指爪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