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上阳宫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王建
2025-07-26

上阳宫

唐代  王建  

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
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
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
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

上阳宫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上阳宫翻译及注释

《上阳宫》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上阳花木不曾秋,
洛水穿宫处处流。
画阁红楼宫女笑,
玉箫金管路人愁。
幔城入涧橙花发,
玉辇登山桂叶稠。
曾读列仙王母传,
九天未胜此中游。

这首诗描绘了上阳宫的美景和宫廷生活,同时传达了作者对此地的向往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诗意和赏析:

诗意:
诗的开篇写道,上阳宫的花木永远没有秋天,洛水在宫中流淌。接着描绘了画阁红楼中宫女们的欢笑声,以及路人因为听到宫中玉箫和金管的音乐而感到愁绪。然后,描述了幔城中的橙花盛开,玉辇登上山顶,桂叶繁茂。最后,表达了作者曾读过有关列仙和王母的传说,但九天中的仙境都无法胜过上阳宫的游玩。

赏析:
这首诗以唐代的宫廷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上阳宫的美景和宫廷生活,展示了作者对于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得整篇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首先,上阳宫的花木“不曾秋”,表达了宫中花木常年盛开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永恒、不受时间限制的感觉。洛水“穿宫处处流”,描绘了宫廷中水流的情景,使读者感受到宫廷生活的独特氛围。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画阁红楼和宫女的形象。画阁红楼象征着宫廷文化的繁荣,宫女们的欢笑声传遍了整个宫廷,给人一种欢乐、活泼的感觉。而对比之下,路人们却因为听到宫中的音乐而感到愁绪,这种对比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

然后,诗中描绘了幔城中橙花的盛开和玉辇登山的景象,以及山上桂叶的茂盛。这些描写展示了上阳宫的壮丽景色和浓厚的自然气息,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最后,作者提到自己曾读过关于列仙和王母的传说,但认为九天中的仙境都无法超越上阳宫的游玩之乐。这表达了作者对上阳宫的向往和敬仰之情,将宫廷景色与仙境相提并论,突显了宫廷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总体而言,《上阳宫》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上阳宫的美景和宫廷生活,以及对宫廷的向往之情,展示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魅力。同时,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得诗中的景色更加鲜活,情感层次更加丰富。这首诗词既展现了宫廷的壮丽之美,又传达了作者对于上阳宫的向往和敬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上阳宫拼音读音参考

shàng yáng gōng
上阳宫

shàng yáng huā mù bù céng qiū, luò shuǐ chuān gōng chǔ chù liú.
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
huà gé hóng lóu gōng nǚ xiào,
画阁红楼宫女笑,
yù xiāo jīn guǎn lù rén chóu.
玉箫金管路人愁。
màn chéng rù jiàn chéng huā fā, yù niǎn dēng shān guì yè chóu.
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
céng dú liè xiān wáng mǔ chuán, jiǔ tiān wèi shèng cǐ zhōng yóu.
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


相关内容11:

壮士行

送人往虔州

追欢偶作

答张彻(愈为四门博士时作张彻愈门下士又愈之从子婿)

登柳州峨山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见殷尧藩侍御忆江南诗三十首诗中多叙苏杭…继和之
    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
  • 鲤鱼
    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沈。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 奉和张大夫酬高山人
    野客居铃阁,重门将校稀。豸冠亲谷弁,龟印识荷衣。座右寒飙爽,谈馀暮角微。苍生须太傅,山在岂......
  • 步虚词十九首
    玉简真人降,金书道箓通。烟霞方蔽日,云雨已生风。四极威仪异,三天使命同。那将人世恋,不去上......
  • 药名诗
    七泽兰芳千里春,潇湘花落石磷磷。有时浪白微风起,坐钓藤阴不见人。...
  • 建昌江
    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忽似往年归蔡渡,草风沙雨渭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