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灞陵战叟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贯休
2025-09-12

灞陵战叟

唐代  贯休  

剑刓秋水鬓梳霜,回首胡天与恨长。
官竟不封右校尉,斗曾生挟左贤王。
寻班超传空垂泪,读李陵书更断肠。
今日灞陵陵畔见,春风花雾共茫茫。

灞陵战叟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灞陵战叟翻译及注释

灞陵战叟

剑刓秋水鬓梳霜,
回首胡天与恨长。
官竟不封右校尉,
斗曾生挟左贤王。
寻班超传空垂泪,
读李陵书更断肠。
今日灞陵陵畔见,
春风花雾共茫茫。

中文译文:

剑划秋水,鬓梳霜,
回首望着胡天,怨恨长久。
官方竟然不授予右校尉的职位,
曾经在战斗中同我一起挟持贤王。
寻找班超传记,空悬泪珠,
读着李陵的书更是让我心肠断裂。
今天在灞陵陵墓旁见到了这一切,
春风中迷蒙着花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灞陵的景色和战斗中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战斗的无奈和对官方不赏识的失望。

诗的开头描述了剑在秋水上划过的场景,借以象征战斗的残酷和无情。接着,回首胡天,表达了作者对战斗的长久恨意。胡天有时候在古代诗歌中指的是北方的敌人,可能暗指着与北方的战斗。

诗的第三、第四句描述了作者在战斗中的角色,作者不仅是一个士兵,还担任着挟持贤王的任务。然而,尽管作者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却并没有得到给予他相应职位的赏识。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寻找班超传记和读李陵的书,这里暗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执念和对曾经的英雄的敬仰之情。然而,这些过往的故事只让作者感到更加痛苦和失望。

最后两句描述了作者在灞陵陵墓旁的所见所感,用春风花雾共茫茫来形容,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对一切的淡漠。

整首诗情绪沉郁,表达了作者对战斗的无力和对官方的失望,描绘了战斗的残酷和历史的荒凉。同时,通过描述灞陵的景色和寻找过往英雄的经历,以及对未来的茫然,表达了对过往荣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整个诗意悲凉,给人以忧伤的感觉。

灞陵战叟拼音读音参考

bà líng zhàn sǒu
灞陵战叟

jiàn wán qiū shuǐ bìn shū shuāng, huí shǒu hú tiān yǔ hèn zhǎng.
剑刓秋水鬓梳霜,回首胡天与恨长。
guān jìng bù fēng yòu xiào wèi,
官竟不封右校尉,
dòu céng shēng xié zuǒ xián wáng.
斗曾生挟左贤王。
xún bān chāo chuán kōng chuí lèi, dú lǐ líng shū gèng duàn cháng.
寻班超传空垂泪,读李陵书更断肠。
jīn rì bà líng líng pàn jiàn, chūn fēng huā wù gòng máng máng.
今日灞陵陵畔见,春风花雾共茫茫。


相关内容11:

荆门送人自峨嵋游南岳

酬西川楚峦上人卷

谢虚中寄新诗

荆门病中寄怀贯微上人

送僧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寄自牧上人
    五老回无计,三峰去不成。何言谢云鸟,此地识公卿。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南朝古山寺,曾忆共......
  • 七十作
    七十去百岁,都来三十春。纵饶生得到,终免死无因。密理方通理,栖真始见真。沃洲匡阜客,几劫不......
  • 赠卢明府闲居
    鬓霜垂七十,江国久辞官。满箧新风雅,何人旧岁寒。闲居当野水,幽鸟宿渔竿。终欲相寻去,兵戈时......
  • 登大林寺观白太傅题版
    九叠苍崖里,禅家凿翠开。清时谁梦到,白傅独寻来。怪石和僧定,闲云共鹤回。任兹休去者,心是不......
  • 东林雨后望香炉峰
    翠湿僧窗里,寒堆鸟道边。静思寻去路,急绕落来泉。暮雨开青壁,朝阳照紫烟。二林多长老,谁忆上......
  • 送东林寺睦公往吴国
    八月江行好,风帆日夜飘。烟霞经北固,禾黍过南朝。社客无宗炳,诗家有鲍昭。莫因贤相请,不返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