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张九龄
2025-07-23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

唐代  张九龄  

驰道当河陕,陈诗问国风。
川原三晋别,襟带两京同。
后殿函关尽,前旌阙塞通。
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翻译及注释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奉和皇帝的圣制,途经陕州时作。
疾驰在道路上经过黄河,陈述诗词询问国家风尚。
长安、洛阳两地象征着中原与关东,与我心意相同。
回首后殿皇家宫阙渐渐消失,前方旌旗阵列紧密。
行走在洛阳城际的大道上,美景令人心驰神往。

这首诗词通过称颂陕州的环境和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全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它以诗意雅致的语言,展现了唐朝时期大唐盛世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兴旺发达的向往和期望。通过描绘河陕之地的风光和城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与繁荣的欣赏和想象。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作者对政治的思考和关注,透露出他对君主治理的期待。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其辞章华美、意境深远。作者通过运用对中国古代主要城市的地理特征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憧憬之情。他以风景描写为线索,通过对历史遗迹和宫殿的描绘,引发读者对于大唐盛世的美好想象。此外,诗中表现出作者对于政治格局的关注。可见,若要理解这首诗词的深层含义,还需要结合唐朝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来解读。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拼音读音参考

fèng hé shèng zhì tú cì shǎn zhōu zuò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

chí dào dāng hé shǎn, chén shī wèn guó fēng.
驰道当河陕,陈诗问国风。
chuān yuán sān jìn bié, jīn dài liǎng jīng tóng.
川原三晋别,襟带两京同。
hòu diàn hán guān jǐn, qián jīng quē sāi tōng.
后殿函关尽,前旌阙塞通。
xíng kàn luò yáng mò, guāng jǐng lì tiān zhōng.
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相关内容11:

林亭咏

赋得魏都

桂州三月三日(一作桂阳三日述怀)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寿阳王花烛图(一作沈佺期诗)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赠李征君大寿
    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幅巾朝帝罢,杖策去官忙。附车还赵郡,乘船向武昌。九徵书未已,十辟誉......
  • 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
    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还闻折梅处,更有棣......
  • 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
    紫庭金凤阙,丹禁玉鸡川。似立蓬瀛上,疑游昆阆前。鸟将歌合转,花共锦争鲜。湛露飞尧酒,熏风入......
  • 宋公宅送宁谏议
    宋公爰创宅,庾氏更诛茅。间出人三秀,平临楚四郊。汉臣来绛节,荆牧动金铙。尊溢宜城酒,笙裁曲......
  • 三月三日登龙山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禊饮岂吾事,聊将偶......
  • 巫山高(一作阎复本诗)
    君不见巫山高高半天起,绝壁千寻尽相似。君不见巫山磕匝翠屏开,湘江碧水绕山来。绿树春娇明月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