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三月三日登龙山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张九龄
2025-07-23

三月三日登龙山

唐代  张九龄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
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
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三月三日登龙山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三月三日登龙山翻译及注释

中文译文:

三月三日登龙山,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
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
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张九龄所作,描述了他三月三日登上龙山的场景。龙山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彬县,是受到当时百姓辟邪的地方。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繁忙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风景的心情。

首先,诗人提到了伊川和灞津,这两个地名分别指的是河南和陕西两地。诗人与其他人一起来到了龙山上,一同进行逐邪之事。他在诗中暗示了人们为了排除疾病和邪气,而聚集在一起,表达了一种仪式感和追求祥和的情愫。

接下来,诗人用"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这句话来表达他对龙山景色的赞美,将伊川和灞津与湘水对比,显示了诗人对自家乡的喜爱之情。虽然来到了龙山,但他心中还是留恋着故乡的美景。

然后,诗中提到了诗人自己的衰颜和忧愁。“衰颜忧更老”,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蹉跎的感慨。他望着外面的美景,却无法摆脱忧愁的纠缠。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并不关心禊饮这种仪式,只是为了逃离俗世纷扰而来到龙山。他希望通过登山、观景来缓解思绪,逃离尘世的纷扰,追寻心灵的宁静。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诗人的个人感受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和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诗中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使诗情更加鲜活。被誉为张九龄最具个人特征的代表作之一。

三月三日登龙山拼音读音参考

sān yuè sān rì dēng lóng shān
三月三日登龙山

yī chuān yǔ bà jīn, jīn rì fú chú rén.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
qǐ shì lóng shān shàng, hái tóng xiāng shuǐ bīn.
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shuāi yán yōu gēng lǎo, shū jǐng wàng fēi chūn.
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
xì yǐn qǐ wú shì, liáo jiāng ǒu sú chén.
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相关内容11:

桂州三月三日(一作桂阳三日述怀)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寿阳王花烛图(一作沈佺期诗)

花落(一作沈佺期诗·题云梅花落)

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宋公宅送宁谏议
    宋公爰创宅,庾氏更诛茅。间出人三秀,平临楚四郊。汉臣来绛节,荆牧动金铙。尊溢宜城酒,笙裁曲......
  •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
    驰道当河陕,陈诗问国风。川原三晋别,襟带两京同。后殿函关尽,前旌阙塞通。行看洛阳陌,光景丽......
  • 赠李征君大寿
    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幅巾朝帝罢,杖策去官忙。附车还赵郡,乘船向武昌。九徵书未已,十辟誉......
  • 巫山高(一作阎复本诗)
    君不见巫山高高半天起,绝壁千寻尽相似。君不见巫山磕匝翠屏开,湘江碧水绕山来。绿树春娇明月峡......
  • 上阳水窗旬宴得移字韵
    河汉非应到,汀洲忽在斯。仍逢帝乐下,如逐海槎窥。春赏时将换,皇恩岁不移。今朝游宴所,莫比天......
  • 夏晚寻于政世置酒赋韵
    聊从嘉遁所,酌醴共抽簪。以兹山水地,留连风月心。长榆落照尽,高柳暮蝉吟。一返桃源路,别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