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答李频秀才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姚合
2025-07-24

答李频秀才

唐代  姚合  

一年离九陌,壁上挂朝袍。
物外诗情远,人间酒味高。
思归知病长,失寝觉神劳。
衰老无多思,因君把笔毫。

答李频秀才作者简介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答李频秀才翻译及注释

《答李频秀才》是唐代姚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年离九陌,
壁上挂朝袍。
物外诗情远,
人间酒味高。
思归知病长,
失寝觉神劳。
衰老无多思,
因君把笔毫。

诗意:
这首诗以回答李频秀才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感叹和心境。诗中描绘了一种离乡别井、心灵追求的境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情感体验。诗人表达了对远离尘嚣的向往,对酒宴欢乐的追求,以及在思乡之情中所带来的病痛和失眠的困扰。尽管年岁已高,但对于诗歌的热爱依然未减,因此将笔交给了李频秀才,寄托了自己的诗意和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离乡的思念、对诗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首两句"一年离九陌,壁上挂朝袍"描绘了诗人长期离乡的心境和壁上挂着的官袍,暗示了他的官职和与世隔绝的境遇。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超脱尘世的心愿,认为真正的诗情应该超越尘埃纷扰。诗句"物外诗情远,人间酒味高"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漠和对精神追求的高扬。

诗中还描绘了诗人因思乡之情而生病的状况,"思归知病长,失寝觉神劳"表达了心灵的归属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显露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最后两句"衰老无多思,因君把笔毫"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但对诗歌的热情依然不减,将自己的笔交给李频秀才,希望他能继续传承并发扬诗歌的艺术。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和人生境遇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一种离乡思乡、追求理想和超越尘世的情感。诗词句式简短,表达直接,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答李频秀才拼音读音参考

dá lǐ pín xiù cái
答李频秀才

yī nián lí jiǔ mò, bì shàng guà cháo páo.
一年离九陌,壁上挂朝袍。
wù wài shī qíng yuǎn, rén jiān jiǔ wèi gāo.
物外诗情远,人间酒味高。
sī guī zhī bìng zhǎng, shī qǐn jué shén láo.
思归知病长,失寝觉神劳。
shuāi lǎo wú duō sī, yīn jūn bǎ bǐ háo.
衰老无多思,因君把笔毫。


相关内容11:

杏溪十首·莲塘

寄崔之仁山人

题薛十二池亭(一作王建诗)

酬吴之问见赠(一作酬吴处士·一作寄朱庆馀)

忆山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和李十二舍人、裴四二舍人两阁老酬白少傅见寄
    罢草王言星岁久,嵩高山色日相亲。萧条雨夜吟连晓,撩乱花时看尽春。此世逍遥应独得,古来闲散有......
  • 和裴结端公早朝(一作和郭端公早朝)
    鱼钥千门启,鸡人唱晓传。冕旒临玉殿,丞相入炉烟。列位同居左,分行忝在前。仰闻天语近,俯拜珮......
  •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见寄
    看月空门里,诗家境有馀。露寒僧梵出,林静鸟巢疏。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独无台上思,寂寞守......
  • 寄张徯
    幽处寻书坐,朝朝闭竹扉。山僧封茗寄,野客乞诗归。秋卷多唯好,时名屈更肥。明年取前字,杯酒赛......
  • 安吉天宁寺闻磬
    玉磬敲时清夜分,老龙吟断碧天云。邻房逢见广州客,曾向罗浮山里闻。...
  • 送源中丞赴新罗
    赤墀赐对使殊方,官重霜台紫绶光。玉节在船清海怪,金函开诏拜夷王。云晴渐觉山川异,风便那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