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至扬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文天祥
2025-09-09

至扬州

宋代  文天祥  

谯鼓咚咚入四更,行行三五入西城。
隔壕喝问无人应,怕恐人来捉眼生。

至扬州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至扬州翻译及注释

《至扬州》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谯鼓咚咚入四更,
行行三五入西城。
隔壕喝问无人应,
怕恐人来捉眼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文天祥在抗金战争期间,前往扬州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己安危的担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夜晚行进的场景。首句“谯鼓咚咚入四更”,通过描写鼓声的响亮,表现了作者的决心和壮志。接着,“行行三五入西城”,描绘了作者与同伴们一起前行的情景,展现了团结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然而,第三句“隔壕喝问无人应”,却传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这句诗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最后一句“怕恐人来捉眼生”,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恐惧和对自身安危的担心。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战乱中的坚定和忧虑。它不仅描绘了作者的个人经历,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心情。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诗意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了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至扬州拼音读音参考

zhì yáng zhōu
至扬州

qiáo gǔ dōng dōng rù sì gēng, xíng xíng sān wǔ rù xī chéng.
谯鼓咚咚入四更,行行三五入西城。
gé háo hè wèn wú rén yīng, pà kǒng rén lái zhuō yǎn shēng.
隔壕喝问无人应,怕恐人来捉眼生。


相关内容11:

晚皈再度西桥四首

寄是正字

陈贯道摘坡诗如寄以自号达者之流也为赋浩浩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

又赋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晚宿小罗田四首
    萧洒低低屋,虚明小小窗。客间那得许,窗外更寒江。...
  • 至扬州
    戴星欲赴野人家,曙色纷纷路愈赊。仓卒只从山半住,颓垣上有白云遮。...
  • 谢淮东漕虞寿老宝文察院寄诗二首
    诗吸三江卷五湖,雕琼为句字为珠。前身谢守吟澄练,今代世南行秘书。獬豸峨冠久尘醭,星辰听履郎......
  • 招陈益之、李兼济二主管小酌·益之指蚕豆云
    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沙瓶新熟西湖水,漆櫑分尝晓露胦。味与樱梅三益友,名因蠢茧一......
  • 自述
    赤舄登黄道,朱旗上紫垣。有心扶日月,无力报乾坤。往事飞鸿渺,新愁落照昏。千年沧海上,精卫是......
  • 常州
    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壮甚睢阳守,冤哉马邑屠。苍天如可问,赤子果何辜。唇齿提封旧,抚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