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龙泉寺石井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09

龙泉寺石井二首

宋代  王安石  

人传湫水未尝枯,满底苍苔乱发粗。
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龙无。

龙泉寺石井二首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龙泉寺石井二首翻译及注释

《龙泉寺石井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传湫水未尝枯,
满底苍苔乱发粗。
四海旱多霖雨少,
此中端有卧龙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龙泉寺的石井景象。诗中表达了湫水从来没有干涸过,水底满布苍苔,苔藓茂密。与此同时,全国多地遭受旱灾,雨水稀少,但是在这里的石井却有一条沉睡的巨龙。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龙泉寺石井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悟。首先,作者通过描绘湫水未曾枯竭的景象,表达了水源充沛、不受干旱困扰的特点。水底满布苍苔,苔藓茂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井的湿润和生机盎然的景象。这种景象与全国多地遭受旱灾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龙泉寺石井的特殊性。

其次,诗中提到四海旱多,霖雨少,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干旱困境。然而,在这种环境下,龙泉寺的石井却有一条沉睡的巨龙。这里的“卧龙”象征着潜力和能量的积聚,可能暗示着即使在困难时期,也有可能出现转机和希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况的思考。通过对水井和龙的描绘,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界恢弘壮丽的景象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困境的关切。这首诗词以简单的形象描绘,展示了王安石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是他创作中的一部精品之作。

龙泉寺石井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lóng quán sì shí jǐng èr shǒu
龙泉寺石井二首

rén chuán jiǎo shuǐ wèi cháng kū, mǎn dǐ cāng tái luàn fā cū.
人传湫水未尝枯,满底苍苔乱发粗。
sì hǎi hàn duō lín yǔ shǎo, cǐ zhōng duān yǒu wò lóng wú.
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龙无。


相关内容11:

送河间晁寺丞

送沈兴宗察院出使湖南

读汉书

八公山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崇禧给事同年马兄挽辞二首
    藏室亡三箧,得之公最多。露曦当晚景,川逝作前波。惠寄舆人诵。悲传挽者歌。竹西携手处,清泪邈......
  • 句
    昔时江令宅,今日段侯家。...
  • 送真州吴处厚使君
    江上斋船驻彩桡,鸣笳应满绿杨桥。久为汉吏知文法,当使淮人服教条。拱木延陵瞻故国,丛祠瓜步认......
  • 仓颉
    仓颉造书,不诘自明。於乎多言,只误後生。...
  • 越人以幕养花因游其下二首
    尚有残红已可悲,更忧回首只空枝。莫嗟身世浑无事,睡过春风作恶时。...
  • 陈动之秘丞挽辞二首
    人间三十六,追逐孔鸾飞。似欲来为瑞,如何去不归。琴樽已寂寞,笔墨尚光辉。空复平生友,西华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