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雹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巩
2025-09-11

宋代  曾巩  

穷谷结时雷已动,荒台看处雪犹埋。
崩腾沙雳乘风下,宛转珠玑压雨来。
已激山声如骇浪,更回天色似寒灰。
何繇得见晴辉上,愁放昏昏睡眼开。

雹作者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雹翻译及注释

《雹》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雹》

穷谷结时雷已动,
荒台看处雪犹埋。
崩腾沙雳乘风下,
宛转珠玑压雨来。

已激山声如骇浪,
更回天色似寒灰。
何繇得见晴辉上,
愁放昏昏睡眼开。

译文:
在荒凉的山谷里,雷声早已经响起,
荒台上的积雪还未消融。
沙雨飞扬,随风而降,
宛如珍珠和玉石压在雨中。

山声已经激荡如巨浪,
天空的颜色更加暗淡。
怎么能够看到晴朗的阳光,
忧愁使我昏昏欲睡,睁开眼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冰雹的景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雷声和积雪来展现冰雹降临的迹象。雷声在山谷中回响,预示着冰雹即将到来,而积雪还未完全融化,暗示着冰雹的冷冽之气。

接着,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来描绘冰雹的景象。他将冰雹形容为沙雨崩腾,如珠玑一般压在雨中。这种形象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冰雹的威力和冲击力。

诗的后半部分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山声已经激荡如巨浪,天空的颜色也变得暗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沉重。他希望能够看到晴朗的阳光,但忧愁使他无法入睡,眼睛睁开,昏昏欲睡。

整首诗以冰雹为主题,通过描绘冰雹的景象和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力量的感叹。诗中的景象生动而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想象。

雹拼音读音参考

báo

qióng gǔ jié shí léi yǐ dòng, huāng tái kàn chù xuě yóu mái.
穷谷结时雷已动,荒台看处雪犹埋。
bēng téng shā lì chéng fēng xià, wǎn zhuǎn zhū jī yā yǔ lái.
崩腾沙雳乘风下,宛转珠玑压雨来。
yǐ jī shān shēng rú hài làng, gèng huí tiān sè shì hán huī.
已激山声如骇浪,更回天色似寒灰。
hé yáo dé jiàn qíng huī shàng, chóu fàng hūn hūn shuì yǎn kāi.
何繇得见晴辉上,愁放昏昏睡眼开。


相关内容11:

刁晾纯挽歌词二章

谷隐寺

亲旧书报京师盛闻治声

诗一首

霿凇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石屏路
    石屏不见刀斧痕,石下初谁得行径。千骑来时停管弦,月明更觉山中静。...
  • 胡使
    南杰鳞鳞多送北,北兵林林长备胡。胡使一来大梁下,塞头弯弓士如无。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
  • 戏呈休文屯田
    陈侯隽拔人所羡,岁晚江湖初识面。已闻清论至更仆,更读新诗欲焚砚。天子无由熟姓名,诸公固合思......
  • 依韵和酬提刑都官寒食阻风见寄
    画舡齐泊倚青山,正值春风阻往还。江作鼓鼙声浩渺,树为城障绿回环。幽花婀娜偏当眼,啼鸟交加亦......
  • 喜晴赴田中
    自愁雨破西岭出,只看水缘南涧生。青天忽从树杪见,白日渐向谷中明。豳公涤场不可失,陶令负禾须......
  • 种牡丹
    经冬种牡丹,明年待看花。春条始秀出,蠹已病其芽。柯枯叶亦落,重寻但空槎。朱栏犹照耀,所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