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不食仙姑山房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张籍
2025-09-09

不食仙姑山房

唐代  张籍  

寂寂花枝里,草堂唯素琴。
因山曾改眼,见客不言心。
月出溪路静,鹤鸣云树深。
丹砂如可学,便欲住幽林。

不食仙姑山房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不食仙姑山房翻译及注释

《不食仙姑山房》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寂寂花枝里,草堂唯素琴。
因山曾改眼,见客不言心。
月出溪路静,鹤鸣云树深。
丹砂如可学,便欲住幽林。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籍在一个山间的小草堂中的寂静生活。他的房间里只有一把素琴。由于长期与山相伴,他的眼睛似乎也受到了山的影响而变得明亮,能够洞察访客的内心,不需言语交流。当月亮升起时,溪水的路变得安静,白鹤在云树间鸣叫,山林间的景色深邃而宁静。丹砂是一种神奇的药物,诗人想要学习它的特质,渴望能够永远居住在这样幽静的山林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示了张籍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花枝、草堂、月亮、溪水、白鹤等意象,都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山间世界。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安静、纯粹生活的渴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他用丹砂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丹砂象征着宁静、长寿和神奇的品质,诗人希望能够学习丹砂的特质,永远居住在这样幽静的山林中。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展示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向往背后的种种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与读者共同感受到了宁静与美好,诗词给人以一种静谧、安详的感觉。它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是对都市繁忙生活的一种反思和寄托。

不食仙姑山房拼音读音参考

bù shí xiān gū shān fáng
不食仙姑山房

jì jì huā zhī lǐ, cǎo táng wéi sù qín.
寂寂花枝里,草堂唯素琴。
yīn shān céng gǎi yǎn, jiàn kè bù yán xīn.
因山曾改眼,见客不言心。
yuè chū xī lù jìng, hè míng yún shù shēn.
月出溪路静,鹤鸣云树深。
dān shā rú kě xué, biàn yù zhù yōu lín.
丹砂如可学,便欲住幽林。


相关内容11:

吴楚歌词

感梦(梦故兵部裴尚书相公)

重平驿作

还自会稽歌

西州院(东川官舍)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月下寄徐希仁
    夜半沙上行,月莹天心明。沙月浩无际,此中离思生。上天何寥廓,下地何峥嵘。吾道岂已矣,为君倾......
  • 和令狐尚书平泉东庄近居李仆射有寄十韵
    平地有清泉,伊南古寺边。涨池闲绕屋,出野遍浇田。旧隐离多日,新邻得几年。探幽皆一绝,选胜又......
  • 寒食内宴二首
    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周稠。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
  • 经王处士原居
    旧宅谁相近,唯僧近竹关。庭闲云满井,窗晓雪通山。来客半留宿,借书多寄还。明时未中岁,莫便一......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七月
    星依云渚冷,露滴盘中圆。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园。夜天如玉砌,池叶极青钱。仅厌舞衫薄,稍知花......
  • 赠施肩吾
    世间渐觉无多事,虽有空名未著身。合取药成相待吃,不须先作上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