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桃源图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胡仲弓
2025-07-18

题桃源图

宋代  胡仲弓  

图中想像晋桃源,问着桃源不澉言。
只道乱来无境土,谁知静里有乾坤。
年深莫辨烟霞迹,洞古犹粘苔藓痕。
吟杖懒随刘阮去,漫寻春色到柴门。

题桃源图翻译及注释

《题桃源图》是宋代胡仲弓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桃源图,通过对图中桃源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图中想像晋桃源,
问着桃源不澉言。
只道乱来无境土,
谁知静里有乾坤。
年深莫辨烟霞迹,
洞古犹粘苔藓痕。
吟杖懒随刘阮去,
漫寻春色到柴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图画中的桃源为切入点,通过对桃源的想像和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思考。

首句“图中想像晋桃源”,表明作者在欣赏图画时,心中产生了对桃源的想象。桃源是一个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人们在那里过着宁静幸福的生活。作者通过这一想像,展示了对纷扰世界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问着桃源不澉言,只道乱来无境土”,表达了作者对桃源的好奇和探索。作者在心中询问桃源的情况,但桃源却不向他透露任何信息。作者只能认为世间纷乱的土地上没有桃源的存在。这种对桃源的追寻和对真实世界的失望,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然而,下一句“谁知静里有乾坤”,转折出了作者的另一种认知。作者认为只有在宁静中才能找到真正的乾坤,即世界的本质和真理。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对桃源所代表的宁静和清净境界的理解,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

接着的两句“年深莫辨烟霞迹,洞古犹粘苔藓痕”,表现了桃源的隐匿和历史的沉淀。时间的推移使得桃源的烟霞痕迹难以辨认,古洞上仍残留着苔藓的痕迹。这种描写传递了桃源的神秘和古老,也表达了作者对桃源的远古和深邃的向往。

最后两句“吟杖懒随刘阮去,漫寻春色到柴门”,表现了作者对桃源的追寻和远行。吟杖指的是吟诗作画的杖,作者不愿意随着刘阮等人的轨迹离开,而是漫游寻找春天的美景,直到柴门(即平凡的家门)。这种追寻既体现了作者对桃源的向往,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注和珍视。

《题桃源图》通过对桃源的想像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思考。诗词中的桃源成为一种精神寄托,代表着人们对宁静、纯洁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通过对桃源的描述和思考,转达了对混乱世界的失望、对宁静境界的向往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整首诗词以意境深远、意味隐晦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并通过对桃源的描绘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寻的坚持。

题桃源图拼音读音参考

tí táo yuán tú
题桃源图

tú zhōng xiǎng xiàng jìn táo yuán, wèn zhe táo yuán bù gǎn yán.
图中想像晋桃源,问着桃源不澉言。
zhī dào luàn lái wú jìng tǔ, shéi zhī jìng lǐ yǒu qián kūn.
只道乱来无境土,谁知静里有乾坤。
nián shēn mò biàn yān xiá jī, dòng gǔ yóu zhān tái xiǎn hén.
年深莫辨烟霞迹,洞古犹粘苔藓痕。
yín zhàng lǎn suí liú ruǎn qù, màn xún chūn sè dào zhài mén.
吟杖懒随刘阮去,漫寻春色到柴门。


相关内容11:

感山十咏·甘露台

思家信不至

春游曲

过莆城怀别刘后村中书因以奉寄

客中怀友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无题
    闲拈红叶欲题诗,待得诗成又懒题。心事不随流水去,月明人在赤桥西。...
  • 抱拙以三通鼓为韵见寄次韵
    夜阑缺月浸寒潭,乱山倒影空中涵。此时万籁寂无语,碧云郁对如晴岚。可人已趁春风去,举杯对影成......
  • 有感时事
    近闻怒发谷冲冠,便有骅骝懒驾鞍。入洛几年为计密,擎天八柱果谁安。力排魏阙扶公论,人谡膺门出......
  • 游感山题甘露台
    讲师曾此雨天花,台筑山椒几岁华。一盖云松擎羽葆,四盘江水走龙蛇。好教绝顶崚嶒出,莫放浓阴荟......
  • 元宵雨
    东风已办上元晴,入夜敲桅又雨声。天下更无灯可赏,云头应是月孤明。遥知日甸惊回禄,未用星桥诧......
  • 春日杂兴
    高下云藏野老家,纵横水潄竹篱斜。勒将春去许多雨,流出山来都是花。白首风烟三径草,清时鼓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