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高桥舟中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吴潜
2025-09-06

高桥舟中二首

宋代  吴潜  

小麦青青大麦黄,海乡风物亦江乡。
篮铺蚕种提归急,肩夯牛犂出去忙。
春涨半篙波潋滟,晓山一带色微茫。
东风客子思归切,不待啼鹃也断肠。

高桥舟中二首作者简介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高桥舟中二首翻译及注释

《高桥舟中二首》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小麦青青大麦黄,海乡风物亦江乡。
篮铺蚕种提归急,肩夯牛犂出去忙。
春涨半篙波潋滟,晓山一带色微茫。
东风客子思归切,不待啼鹃也断肠。

诗词中通过描绘农田中的景物和农民的劳作,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述了小麦青翠、大麦金黄的景象,不仅展现了农田的丰收景象,也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作者将“海乡风物”和“江乡”相对应,表达了家乡的景物虽然不同,但彼此之间都透露着春天的气息。

诗中还描绘了篮铺蚕种的紧迫情景,表现了农民们忙碌的劳作状态。他们急切地携带着蚕种回家,用力耕种着土地。这一描写展现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和对丰收的渴望。

接着,诗人以水乡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春涨时的江面波光粼粼、色彩斑斓的景象。清晨的山峦蒙蒙雾气,使得景色变得模糊不清,给人一种微茫的感觉。这些描写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营造出一种迷离而梦幻的意境。

最后,诗人表达了东风吹拂下远离家乡的旅客对家的思念之情。他们渴望着回家,思念之情如断肠之痛,即使没有鸟儿的啼鸣也能感受到。这一描写表达了旅客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以及他们对家的思念之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通过对农田劳作和家乡思念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家乡的深情和渴望,使读者在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美丽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高桥舟中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gāo qiáo zhōu zhōng èr shǒu
高桥舟中二首

xiǎo mài qīng qīng dà mài huáng, hǎi xiāng fēng wù yì jiāng xiāng.
小麦青青大麦黄,海乡风物亦江乡。
lán pù cán zhǒng tí guī jí, jiān hāng niú lí chū qù máng.
篮铺蚕种提归急,肩夯牛犂出去忙。
chūn zhǎng bàn gāo bō liàn yàn, xiǎo shān yí dài sè wēi máng.
春涨半篙波潋滟,晓山一带色微茫。
dōng fēng kè zi sī guī qiè, bù dài tí juān yě duàn cháng.
东风客子思归切,不待啼鹃也断肠。


相关内容11:

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

和黄循斋送景正辅户曹之夔三首

浣溪沙

石巴山买舟

霜天晓角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画工又作道装
    扬州节钺非吾爱,肯要腰缠十万钱。只愿天公多与寿,道巾野服伴胎仙。...
  • 送良沃州赋得石上松
    南山岩石上,郁郁长青松。樛枝全似铁,老干半成龙。法雨流根润,慈云护影重。吾师挂锡处,苔藓近......
  • 别黔中赵尉
    好风吹雪点征衣,认得东君巧转机。北渚燕鸿从背立,前滩鸂鵣喜双飞。梅中有味不妨隐,莲本无心何......
  • 十一二用喜雪韵四首
    只堪闭户著潜虚,欲作遨头畏简书。乍密乍稀云冻后,半融半落雨收初。封条正恐观梅错,渍谷犹疑学......
  • 再呈赵倅
    委斋坐我以春风,不事拘挛边幅中。俗子语言藏攫罕,丈夫胸腹等崆峒。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
  • 咏江南景物
    幽深鸟屿乱参差,溪水迢遥横复斜。鹅鸭驯人不怕棹,间随小艇过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