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3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宋代  苏辙  

蛩知秋候时鸣壁,香碍蒲帘不出门。
隐几无言心有得,南窗晴日暖侵轩。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蛩知秋候时鸣壁,
香碍蒲帘不出门。
隐几无言心有得,
南窗晴日暖侵轩。

中文译文:

蛩蟬知道秋天的时节,在墙壁上鸣唱,
芳香阻碍了芦帘,不让它出门。
隐居的几案无言,但心灵得到了满足,
南窗下的晴天温暖地透过窗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写给他的朋友毛君的回信。他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思考。

首先,蛩蟬的鸣叫声是秋天的标志,它们知道秋天到了,开始在墙壁上鸣唱。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对时光流转的敏感,他通过蛩蟬的鸣叫来感知秋天的来临。

接着,诗人描述了一种隐居的状态。他说芳香阻碍了芦帘,不让它开启,意味着诗人不愿外出,享受宁静的隐居生活。芦帘是一种遮挡阳光和外界视线的帘子,通过描述芳香阻碍芦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然后,诗人提到了一张隐几,这是一种低矮的桌子,象征着他的隐居之地。隐几无言,但诗人的心灵却得到了满足。这里表达了诗人在隐居中思考、修养自己的内心世界,默默地获得了心灵的满足。

最后,诗人描述了南窗下的晴天。南窗是指朝南的窗户,可以让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射进来。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隐居之地,阳光透过南窗,温暖了他的心房,给他带来了宁静和慰藉。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蛩蟬鸣唱、芳香阻碍芦帘、隐几无言和南窗晴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在隐居中获得的心灵满足。这首诗意境深远,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体现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自我修养和精神寄托的心态。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máo jūn shān fáng jí shì shí shǒu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qióng zhī qiū hòu shí míng bì, xiāng ài pú lián bù chū mén.
蛩知秋候时鸣壁,香碍蒲帘不出门。
yǐn jǐ wú yán xīn yǒu de, nán chuāng qíng rì nuǎn qīn xuān.
隐几无言心有得,南窗晴日暖侵轩。


相关内容11: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

西湖二咏 观捕鱼

初葺遗老斋二首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荻浦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去年旅都城,三月不求宅。彼哉安知我,争静习礼迹。三已竟无怨,心伏鸷鸟百。无私心如丹,经患发......
  • 司马温公挽词四首
    少年真狷浅,射策本粗疏。欲广忠言地,先收众弃余。流离见更化,邂逅奉除书。赵孟终知厥,他人恐......
  •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露香亭
    重露覆千花,繁香凝畦圃。不忍日将晞,散逐微风去。...
  •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
    黄蜡供炊自一家,锱铢贫富递矜夸。都城争买方薪贵,却顾松花已自奢。...
  • 次韵王适东轩即事三首
    新竹依墙未出寻,墙东桃李却成林。池塘草长初饶梦,村落莺啼瞧心。江满船头朝欲转,泥融屐齿莫尤......
  • 再和十首
    歌舞留宾意自多,华灯数问夜如何。白头病客无才思,惯卧茅檐长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