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月中行(怨恨)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周邦彦
2025-09-08

月中行(怨恨)

宋代  周邦彦  

月中行  

蜀丝趁日染干红。
微暖面脂融。
博山细篆霭房栊。
静看打窗虫。
愁多胆怯疑虚幕,声不断、暮景疏钟。
团团四壁小屏风。
啼尽梦魂中。

月中行(怨恨)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月中行(怨恨)翻译及注释

《月中行(怨恨)》是宋代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蜀丝趁日染干红。
微暖面脂融。
博山细篆霭房栊。
静看打窗虫。

愁多胆怯疑虚幕,
声不断、暮景疏钟。
团团四壁小屏风。
啼尽梦魂中。

中文译文:
蜀丝趁着阳光染上了干红。
微暖的面脂融化。
细密的篆刻覆盖在房梁上。
静静看着打窗的虫子。

忧愁多,胆怯,疑虑像幕布一样。
声音不断,黄昏时分钟声稀疏。
四面围绕着小屏风。
哭声消尽在梦魂之中。

诗意和赏析:
《月中行(怨恨)》描绘了一种忧愁和怨恨的情绪。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诗的开头描述了阳光照射下的蜀丝染上了干红的美景,以微暖面脂融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躁和不安。

接着,诗人描述了房梁上细密的篆刻,象征着繁琐而沉重的思绪和忧虑。诗人静静地观察着打窗的虫子,这或许是对自身境遇的一种投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下半首诗描述了诗人内心的纷乱和痛苦。诗人感到忧愁重重,胆怯不安,疑虑如幕布一般笼罩心头。暮色渐深,钟声稀疏,这种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寂和痛苦。

最后,诗人以四壁小屏风作为象征,表达了自我封闭和无法逃离的困境。悲伤的哭声最终消散在梦魂中,显露了诗人内心的绝望和无奈。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愤怨和无奈情绪,抒发了对困境的痛苦和无法摆脱的苦恼。它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一种深沉而凄美的诗意,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月中行(怨恨)拼音读音参考

yuè zhōng xíng yuàn hèn
月中行(怨恨)

shǔ sī chèn rì rǎn gàn hóng.
蜀丝趁日染干红。
wēi nuǎn miàn zhī róng.
微暖面脂融。
bó shān xì zhuàn ǎi fáng lóng.
博山细篆霭房栊。
jìng kàn dǎ chuāng chóng.
静看打窗虫。
chóu duō dǎn qiè yí xū mù, shēng bù duàn mù jǐng shū zhōng.
愁多胆怯疑虚幕,声不断、暮景疏钟。
tuán tuán sì bì xiǎo píng fēng.
团团四壁小屏风。
tí jǐn mèng hún zhōng.
啼尽梦魂中。


相关内容11:

浣溪沙

蓦山溪

法曲献仙音(大石)

丑奴儿

杨柳枝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减字浣溪沙(十五之五)
    梦想西池辇路边。玉鞍骄马小辎軿。春风十里斗婵娟。临水登山漂泊地,落花中酒寂廖天。个般情味已......
  • 花心动
    西郭园林,远尘烦,门临绿杨堤路。画□簟长,水馆帘空,竟日素襟销暑。小湾红芰清香里,深隐映、......
  • 红林檎近(双调·第二)
    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销残。渐看低竹翩翻。......
  • 迎春乐(双调·第二)
    桃蹊柳曲闲踪迹。俱曾是、大堤客。解春衣、贳酒城南陌。频醉卧、胡姬侧。鬓点吴霜嗟早白。更谁念......
  • 风流子(大石秋怨·秋景)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酒醒后,泪花销凤......
  • 上林春(韩相生日)
    天惜中秋,三夜淡云,占得今宵明月。孟陬岁好,金风气爽,清时挺生贤哲。相门出相,算钟庆、自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