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北垞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几
2025-07-20

北垞

宋代  曾几  

不谓蕞尔邦,有此岿然宅。
江山自比邻,风月相主客。

北垞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北垞翻译及注释

《北垞》是宋代文人曾几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谓蕞尔邦,有此岿然宅。
江山自比邻,风月相主客。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曾几在北垞的宅邸,并表达了对这片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的交融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北垞山水之美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北垞的宅邸和自然环境的赞美之情。首句“不谓蕞尔邦,有此岿然宅。”中的“蕞尔邦”指的是北垞,意为偏远的地方,作者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北垞的位置。然而,接下来的“有此岿然宅”却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宅邸的自豪和自信,这里的“岿然”意味着高耸挺拔,与“蕞尔邦”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江山自比邻,风月相主客。”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融合和交融之美的思考。这里的“江山”代表自然景观,而“邻”则表示作者与自然之间的亲近和融合。诗中的“风月”则象征着自然之美,而“主客”则表达了作者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互为主导的关系。整首诗将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融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表达和比喻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北垞山水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人与自然的交融来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北垞拼音读音参考

běi chá
北垞

bù wèi zuì ěr bāng, yǒu cǐ kuī rán zhái.
不谓蕞尔邦,有此岿然宅。
jiāng shān zì bǐ lín, fēng yuè xiàng zhǔ kè.
江山自比邻,风月相主客。


相关内容11:

闻东湖荷花盛开未尝一游寄郑禹功

山礬

蜣蜋

辞召命呈子忱侍郎

述侄饷日铸茶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效古
    流沙不胜车,弱水不载舟。谓言行子归,无苦事远游。寄子素丝裳,闻子衣苦单。失今不来还,岁冕将......
  • 廿一兄以手和四清香见饷用心清闻妙香为韵成
    不属蔚宗传,又非知见薰。从来香一瓣,只许自闻闻。...
  • 春初过王仲礼教授小园
    幽居倦孤寂,俗驾难追攀。相携筇九节,径造茅三间。三卿贫无事,况得独冷官。衡门静如水,委巷深......
  • 偶闻有感
    鲸豗海翻飞陆尘,铁房孤剑枯紫鳞。挤排壮士仆不起,天公始自夸为神。谁令夷路牙枿横,不拔不锄安......
  • 次镇江守曾宏甫见寄韵
    一别高明去,频为瘴疠侵。连沧公境界,横碧我山林。夜雨思同梦,秋风辱寄音。他年如衣锦,毕世莫......
  • 把酒思閒事二首
    把酒思閒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月下低眉立,灯前抱膝吟。凭君劝一醉,胜与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