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李十一修行里居壁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元稹
2025-09-07

题李十一修行里居壁

唐代  元稹  

云阙朝回尘骑合,杏花春尽曲江闲。
怜君虽在城中住,不隔人家便是山。

题李十一修行里居壁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题李十一修行里居壁翻译及注释

《题李十一修行里居壁》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云阙朝回尘骑合,
杏花春尽曲江闲。
怜君虽在城中住,
不隔人家便是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安静而宁谧的画面。诗人观察到了朝阳回旋时,城市中尘土飞扬,人们骑着马匹匆忙而行。然而,春天的杏花已经凋零,只剩下了宁静的曲江(地名)。诗人怜惜地想到,虽然住在城市中,但并没有隔绝与自然山水的联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感悟。诗的开头,云阙朝回尘骑合,形象地描绘了繁忙的城市景象,人们匆忙奔波,劳碌的一天开始了。接着,杏花春尽曲江闲,诗人切换场景,描述了春天的杏花凋零,曲江的宁静。通过这一转折,诗人以对比的手法强调了城市喧嚣与自然宁静的对立。最后两句"怜君虽在城中住,不隔人家便是山",表达了诗人对李十一(此人可能是诗人的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山水的向往和珍视。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宁静的心境。

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自然与城市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宁静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繁忙和喧嚣的反思。它通过表面简单的描写,传递出了深刻而内敛的情感,给人以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题李十一修行里居壁拼音读音参考

tí lǐ shí yī xiū xíng lǐ jū bì
题李十一修行里居壁

yún quē cháo huí chén qí hé, xìng huā chūn jǐn qǔ jiāng xián.
云阙朝回尘骑合,杏花春尽曲江闲。
lián jūn suī zài chéng zhōng zhù, bù gé rén jiā biàn shì shān.
怜君虽在城中住,不隔人家便是山。


相关内容11:

观稼

忆远曲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

司天台-引古以儆今也

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逢郑仆射相公归…赠诗十四韵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晚宴湘亭
    晚日宴清湘,晴空走艳阳。花低愁露醉,絮起觉春狂。舞旋红裙急,歌垂碧袖长。甘心出童羖,须一尽......
  • 哭刘敦质
    小树两株柏,新土三尺坟。苍苍白露草,此地哭刘君。哭君岂无辞,辞云君子人。如何天不吊,穷悴至......
  •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华原磬
    泗滨浮石裁为磬,古乐疏音少人听。工师小贱牙旷稀,不辨邪声嫌雅正。正声不屈古调高,钟律参差管......
  •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
    宪台文法地,翰林清切司。鹰猜课野鹤,骥德责山麋。课责虽不同,同归非所宜。是以方寸内,忽忽暗......
  • 所思二首(一作刘禹锡诗,题作有所嗟)
    庾亮楼中初见时,武昌春柳似腰肢。相逢相失还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鄂渚濛濛烟雨微,女郎魂逐暮......
  • 寄张十八
    饥止一簟食,渴止一壶浆。出入止一马,寝兴止一床。此外无长物,于我有若亡。胡然不知足,名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