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悲秋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陆游
2025-07-19

悲秋

宋代  陆游  

秋灯如孤萤,熠熠耿窗户;秋雨如漏壼,点滴连早暮。
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
三军老不战,比屋困征赋。
可使江淮间,岁岁常列戍?

悲秋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悲秋翻译及注释

诗词:《悲秋》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悲秋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秋灯如孤萤,熠熠耿窗户;
秋雨如漏壼,点滴连早暮。
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
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
三军老不战,比屋困征赋。
可使江淮间,岁岁常列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在宋代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秋天的悲凉之情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诗的开头写道:“秋灯如孤萤,熠熠耿窗户”,描绘了孤独的秋灯在窗户中闪烁,窗户因此变得明亮。这里的秋灯象征着人们在秋天孤独而黯淡的心情,窗户的明亮则传达出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接下来,诗中写道:“秋雨如漏壼,点滴连早暮”,通过雨水从漏斗中滴下的声音,作者表达了秋雨的细小却持续不断,点滴声响逐渐连成了白天的黄昏。这里的秋雨象征着时光的流逝,点滴声象征人们被岁月所折磨,暗示了诗人对光阴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感叹。

接着,作者问道:“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这表明作者并非像楚国的逐臣一样,流离失所,但他的心情却如此悲愤,以至于写下了这样的怨句。这里的“楚逐臣”指的是楚国的逐客政策,作者通过自问来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

然后,诗中写道:“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表达了作者对逢到秋天时不可避免的悲伤之情,他的忧虑源于对国家的关切。这里的“忧国故”显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时局的担忧。

最后两句:“三军老不战,比屋困征赋。可使江淮间,岁岁常列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失策和衰弱感到痛心。三军老不战,比喻国家长期没有战争,士兵们渐渐消磨,国力逐渐衰退。比屋困征赋,意味着农民们负担沉重的赋税,生活困苦。作者问道,难道可以让江淮地区的边境岁岁都有军队常驻吗?这是对国家强盗频繁侵扰的无奈之问。

总的来说,这首《悲秋》表达了作者对于秋天的悲凉之情和对国家衰败的忧虑。通过描写秋灯和秋雨,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光阴流逝的感叹。同时,作者对国家的失策和衰弱深感痛心,通过对三军不战和民众负担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困境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情感,传达了作者对社会和国家现状的批判与忧虑。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和对国家衰败的担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悲秋拼音读音参考

bēi qiū
悲秋

qiū dēng rú gū yíng, yì yì gěng chuāng hù qiū yǔ rú lòu kǔn, diǎn dī lián zǎo mù.
秋灯如孤萤,熠熠耿窗户;秋雨如漏壼,点滴连早暮。
wǒ qǐ chǔ zhú chén, cǎn chuàng chū yuàn jù? féng qiū wèi miǎn bēi, zhí yǐ yōu guó gù.
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
sān jūn lǎo bù zhàn, bǐ wū kùn zhēng fù.
三军老不战,比屋困征赋。
kě shǐ jiāng huái jiān, suì suì cháng liè shù?
可使江淮间,岁岁常列戍?


相关内容11:

春晚杂兴

秋怀十首以竹药闭深院琴樽开小轩为韵

雨夜

小雨

赠隐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喜晴
    西风吹雨冷凄凄,道上行人白昼迷。聊抉重云取朝日,未容嘉榖卧秋泥。年丰郡府疏文檄,蛮遁边亭息......
  • 村饮
    买来新兔不论钱,钓得鲜鳞细柳穿。野店浑头更醇酽,一杯放手已醺然。...
  • 寒夜
    闭户岁云暮,翻书夜向阑。足僵知火尽,目钝觉灯残。跃浦鱼惊獭,穿林犬逐獾。三年纳微禄,无媿得......
  • 夏日杂题
    渚蒲经雨送微馨,野鹤凌风有堕翎。归入衡门天薄暮,清沟浅浸两三星。...
  • 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今年病老遂难禁,二竖奔逃岂易寻。风雨三更僮仆睡,自持残烛检千金。...
  • 秋霁
    驱除云雾极知难,敢意天公不作悭。汛扫中庭待明月,攀跻危榭望青山。取琴理曲茶烟畔,看鹤梳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