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吕与叔观藉田三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张舜民
2025-09-10

和吕与叔观藉田三绝

宋代  张舜民  

奉常别后青衫窄,刺部归来白发多。
眼看汤孙宜黍{左禾右余},愧无才力继猗那。

和吕与叔观藉田三绝作者简介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和吕与叔观藉田三绝翻译及注释

《和吕与叔观藉田三绝》是宋代张舜民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奉常别后青衫窄,
刺部归来白发多。
眼看汤孙宜黍左禾右余,
愧无才力继猗那。

诗意:
这首诗词是张舜民写给好友吕与叔的作品。诗人自述离开朝廷后,衣衫破旧,说明他已经过了壮年,白发已多。他看到生活困苦的农民,他们种植黍稷(一种谷物),左边种黍,右边种稷,但是诗人却无法像他们一样勤劳和有才干。

赏析:
这首诗词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境遇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他的青衫破旧,白发增多,表达了他离开朝廷后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流逝。与此同时,他通过观察农民的劳动,以汤孙宜黍稷的场景来对比,自愧才力不及,感到自己无法像农民那样努力和有所作为。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自省,凸显了宋代士人的矛盾情感和社会观察力。在宋代,士人常常面临离开朝廷后的失意和困境,他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思考也在诗词中得到了表达。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认知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

和吕与叔观藉田三绝拼音读音参考

hé lǚ yǔ shū guān jí tián sān jué
和吕与叔观藉田三绝

fèng cháng bié hòu qīng shān zhǎi, cì bù guī lái bái fà duō.
奉常别后青衫窄,刺部归来白发多。
yǎn kàn tāng sūn yí shǔ zuǒ hé yòu yú, kuì wú cái lì jì yī nà.
眼看汤孙宜黍{左禾右余},愧无才力继猗那。


相关内容11:

送郑平叔司勋之陕二首

赴齐州

和酬王平甫道中见寄

谒李白墓

冬望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顺阳
    隐隐来山远,茫茫去路平。舟车楚北户,城塚汉南京。小杏沾花摘,春醪对雨倾。士民留我住,强作少......
  • 疏山
    一见云山病眼清,野僧勤动水边迎。苍松翠竹东南道,乱石峰前踏月行。...
  • 题张伯常汉上茅堂
    远出清汉上,隐然一堤长。槐柳若云布,连阴入虚堂。架险注鸣留,分畦殖群芳。岂惟富桑柘,盖亦余......
  • 寄晋州孙学士
    风标闲淡易为安,晋陕应忘道路难。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素心已向新书见,大法常留后......
  • 北渚亭
    四楹虚彻地无邻,断送孤高与使君。午夜坐临沧海日,半天吟泰山云。青徐气接川原秀,常碣风连草本......
  • 送僧晚容
    飞光无停芳岁阑,群阳不行寒气动。疏篁有韵窗含雪,重幕无温笔栖冻。萧条山草叶始枯,绰约江梅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