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名句 >只這寒芳竟不闻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张明中
2025-07-24

只這寒芳竟不闻

宋代  张明中  

游蜂识尽千红紫,只這寒芳竟不闻
九月清霜可拒哉,芙蓉刚欲拒霜开。
不知拒着清霜后,还有三冬傲雪材。

只這寒芳竟不闻翻译及注释

诗词:《拒霜二首》
作者:张明中
朝代:宋代

游蜂识尽千红紫,
只這寒芳竟不闻。
九月清霜可拒哉,
芙蓉刚欲拒霜开。
不知拒着清霜后,
还有三冬傲雪材。

中文译文:

蜜蜂游走在千万种红花紫花之间,
却不闻到这寒冷中的芳香。
九月的清晨霜露是可以抵挡的,
刚刚绽放的芙蓉正在抵抗霜露的侵袭。
不知道在抵挡了清霜之后,
还有三个冬天来展示它们抗雪的力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张明中在宋代创作的,以描绘花朵抵御霜露的景象为主题。诗中以讽喻手法,通过描述蜜蜂、芙蓉和清霜等元素,表达了坚强、自立的意象。

首先,诗人提到游蜂识尽千红紫,形容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领略了千种花朵的美丽。然而,尽管花朵鲜艳动人,却无法闻到这些花朵的香气。这种描写传达出一种遗憾和失望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无法完全感知的感叹。

接着,诗人以九月清霜为象征,表达了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清霜是秋天的象征,意味着寒冷的来临。然而,诗中表明清霜是可以抵挡的,显示了人们对逆境的抵抗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而芙蓉则是诗中另一个象征,它刚欲开放时就遭到了霜露的袭击。芙蓉在这里可以被视为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形象,它虽然正处于娇嫩的状态,却秉持着抵抗和生长的力量。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和坚持的决心。诗人说不知道在抵挡了清霜之后,芙蓉是否能经受住三个冬天的考验。这里的三冬傲雪材,意味着芙蓉能够在严寒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整首诗以花朵与自然元素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不屈精神。它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逆境,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以克服生活中的挑战,并展示出无畏的生命力。

只這寒芳竟不闻拼音读音参考

jù shuāng èr shǒu
拒霜二首

yóu fēng shí jǐn qiān hóng zǐ, zhǐ zhè hán fāng jìng bù wén.
游蜂识尽千红紫,只這寒芳竟不闻。
jiǔ yuè qīng shuāng kě jù zāi, fú róng gāng yù jù shuāng kāi.
九月清霜可拒哉,芙蓉刚欲拒霜开。
bù zhī jù zhe qīng shuāng hòu, hái yǒu sān dōng ào xuě cái.
不知拒着清霜后,还有三冬傲雪材。


相关内容11:

安得真香为返魂

风来花气夺清樽

淡月黄昏静处芬

留引诗人日日来

化工也解齐开却


相关热词搜索:只這寒芳竟不闻
热文观察...
  • 九月清霜可拒哉
    游蜂识尽千红紫,只這寒芳竟不闻。九月清霜可拒哉,芙蓉刚欲拒霜开。不知拒着清霜后,还有三冬傲......
  • 芙蓉刚欲拒霜开
    游蜂识尽千红紫,只這寒芳竟不闻。九月清霜可拒哉,芙蓉刚欲拒霜开。不知拒着清霜后,还有三冬傲......
  • 不知拒着清霜后
    游蜂识尽千红紫,只這寒芳竟不闻。九月清霜可拒哉,芙蓉刚欲拒霜开。不知拒着清霜后,还有三冬傲......
  • 蹙成玉板折裙纹
    天与司花细细论,秋花虽是殿花军。拒霜假得后凋操,造化岂容先策勋。浓着胭脂潮醉晕,蹙成玉板折......
  • 游蜂识尽千红紫
    游蜂识尽千红紫,只這寒芳竟不闻。九月清霜可拒哉,芙蓉刚欲拒霜开。不知拒着清霜后,还有三冬傲......
  • 浓着胭脂潮醉晕
    天与司花细细论,秋花虽是殿花军。拒霜假得后凋操,造化岂容先策勋。浓着胭脂潮醉晕,蹙成玉板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