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醉歌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汪元量
2025-07-21

醉歌

宋代  汪元量  

淮襄州郡尽归降,鼙鼓喧天入古杭。
国母已无心听政,书生空有泪成行。

醉歌作者简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醉歌翻译及注释

诗词:《醉歌》
朝代:宋代
作者:汪元量

【中文译文】
淮襄州郡尽归降,
鼙鼓喧天入古杭。
国母已无心听政,
书生空有泪成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忧虑之情。诗中抒发了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忧、对命运的感慨与无奈,以及对普通百姓的关怀与同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将作者对时局的观察与感受巧妙地融入其中。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赏析:

1. "淮襄州郡尽归降":这句诗以寥寥数字勾勒出国家的危机,表明了各地纷纷降服于敌人的局面。"淮襄州郡"代表整个国家范围,"尽归降"则表明战败的残酷现实。

2. "鼙鼓喧天入古杭":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的悲壮场面。"鼙鼓喧天"形象地表达了战鼓声隆隆,声势浩大的战争场景,"入古杭"则意味着敌军进犯的严重威胁。

3. "国母已无心听政":这句诗写出了国家内部的混乱局面。"国母"指的是皇后或皇太后,"无心听政"暗示国家已经无人能够有效地治理,政权已经陷入瘫痪。

4. "书生空有泪成行":这句诗描绘了普通百姓的苦难遭遇。"书生"代表知识分子、文人,"空有泪成行"表达了书生们内心的悲伤和无奈,他们无力改变国家的命运,只能默默流下悲泣。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通过对国家兴衰和人民苦难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与批判。它既是对国家命运的悲歌,也是对普通百姓的关怀和同情之作。

醉歌拼音读音参考

zuì gē
醉歌

huái xiāng zhōu jùn jǐn guī xiáng, pí gǔ xuān tiān rù gǔ háng.
淮襄州郡尽归降,鼙鼓喧天入古杭。
guó mǔ yǐ wú xīn tīng zhèng, shū shēng kōng yǒu lèi chéng háng.
国母已无心听政,书生空有泪成行。


相关内容11:

次韵林吉甫游天宫

次韵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绝

夜饮

原仲红酿甚佳尝有十壶之约小诗发一笑

偶书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湖州歌九十八首
    宫人夜泊近人家,瞥见红榴三四丫。犹说初离行在所,玉阑无数牡丹花。...
  • 一树
    一树梅开早,清香袭客衣。夕阳箫鼓散,半是折残枝。...
  • 吊史
    禽殚繁弱弃,免尽韩卢烹。英雄起乘时,时徂力难争。精魂闭尽穴,壮骨扬飞尘。凄凉千载下,闻风凛......
  • 会兵
    羽檄西来趣会兵,秋风胡虏更纵横。烽火石岭塞垣迥,马渡分河波浪生。使者漫传苏武节,君王频幸亚......
  • 湖州歌九十八首
    牙樯暂住献州城,鹭去鸥来管送迎。卧笑宫人掷骰子,金钱痴咒卜输赢。...
  • 湆淡滩
    南来瓯粤无平陆,林峦起翠波腾绿。扶舆政恐犯霜露,买舟傥可休僮仆。清滩白昼雷霆作,乱石惊湍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