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梦亡友刘太白同游彰敬寺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20

梦亡友刘太白同游彰敬寺

唐代  白居易  

三千里外卧江州,十五年前哭老刘。
昨夜梦中彰敬寺,死生魂魄暂同游。

梦亡友刘太白同游彰敬寺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梦亡友刘太白同游彰敬寺翻译及注释

诗词《梦亡友刘太白同游彰敬寺》是唐代文人白居易所作,通过梦境中与已故友人刘太白在彰敬寺共游,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思念和对生死的思考。

中文译文:
三千里外卧江州,
十五年前哭老刘。
昨夜梦中彰敬寺,
死生魂魄暂同游。

诗意:
诗意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于友谊和生死的思考。诗中提到了作者距离江州三千里,在梦中又与已故的友人刘太白相见,并在彰敬寺共游。作者以诗意抒发了对友谊的思念之情,并且通过梦境将已故的友人刘太白带回自己的生活中,彰显了友谊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诗人也在此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死后的灵魂的想象,将生死视为魂魄相聚的时刻,展示了对死亡的淡然和对来世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内心对友谊和生死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梦中与已故友人的相聚,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对生死的真实和虚幻进行了思考。诗人对彰敬寺的描述生动且富有想象力,使得读者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整首诗揭示了作者对友情和生死的理解,展示了白居易深沉的思考和独特的感悟。

梦亡友刘太白同游彰敬寺拼音读音参考

mèng wáng yǒu liú tài bái tóng yóu zhāng jìng sì
梦亡友刘太白同游彰敬寺

sān qiān lǐ wài wò jiāng zhōu, shí wǔ nián qián kū lǎo liú.
三千里外卧江州,十五年前哭老刘。
zuó yè mèng zhōng zhāng jìng sì, sǐ shēng hún pò zàn tóng yóu.
昨夜梦中彰敬寺,死生魂魄暂同游。


相关内容11:

送萧炼师步虚词十首,卷后以二绝继之

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题庐山山下汤泉

山雉

春中与卢四周谅华阳观同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叹元九
    不入城门来五载,同时班列尽官高。何人牢落犹依旧,唯有江陵元士曹。...
  • 残暑招客
    云截山腰断,风驱雨脚回。早阴江上散,残热日中来。却取生衣著,重拈竹簟开。谁能淘晚热,闲饮两......
  • 及第后忆旧山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圣代元和岁,闲居渭水阳。不才甘命舛,多幸遇时康。朝野分伦序,贤愚定否臧。重文疏卜式,尚少弃......
  • 东楼晓
    脉脉复脉脉,东楼无宿客。城暗云雾多,峡深田地窄。宵灯尚留焰,晨禽初展翮。欲知山高低,不见东......
  • 郡厅有树,晚荣早凋,人不识名,因题其上
    浔阳郡厅后,有树不知名。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荣。五月始萌动,八月已凋零。左右皆松桂,四时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