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去草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令
2025-07-18

去草

宋代  王令  

毵毵出土初如直,嫋嫋随风竞自斜。
漫借人锄劳剆拔,只消夜雨又萌芽。
良田力尽农夫叹,直道春荒志士嗟。
满目青青尽芜蔓,更於何处问蓬麻。

去草作者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去草翻译及注释

《去草》是一首宋代王令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毵毵出土初如直,
嫋嫋随风竞自斜。
漫借人锄劳剆拔,
只消夜雨又萌芽。
良田力尽农夫叹,
直道春荒志士嗟。
满目青青尽芜蔓,
更於何处问蓬麻。

诗意:
这首诗以田园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草木生长的观察和对农田劳作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草的生长状况,表达了春荒和农田荒芜的忧虑,同时也暗喻了社会和时局的困境。诗人通过对大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宋代田园诗风格,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草的生长状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词语,如“毵毵”、“嫋嫋”,使诗的意象更加鲜活。作者以草木为象征,抒发了对于社会荒芜和人们辛勤劳作的感叹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毵毵出土初如直,嫋嫋随风竞自斜”,描绘了刚长出土的草初显直立,随着风的吹拂,渐渐向一侧倾斜。这里通过草的形态变化,抒发了作者对于事物变化的观察和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漫借人锄劳剆拔,只消夜雨又萌芽”,表达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作,耕种田地,清除杂草的过程。夜雨的滋润使得新的草芽再次生长。这里既展示了农田劳作的辛苦,也寄托了对于希望和新生的期待。

诗的后两句“良田力尽农夫叹,直道春荒志士嗟。满目青青尽芜蔓,更於何处问蓬麻”,表达了农夫们对于良田的努力已经达到极限的叹息和对于春荒现象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荒芜的景象,暗示了社会动荡和人们的困境。最后一句提问“更於何处问蓬麻”,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于社会现实的质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草木生长状态的描绘,寄托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抒发了对社会荒芜和人们辛勤劳作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宋代田园诗的特点和风格。

去草拼音读音参考

qù cǎo
去草

sān sān chū tǔ chū rú zhí, niǎo niǎo suí fēng jìng zì xié.
毵毵出土初如直,嫋嫋随风竞自斜。
màn jiè rén chú láo luǒ bá, zhǐ xiāo yè yǔ yòu méng yá.
漫借人锄劳剆拔,只消夜雨又萌芽。
liáng tián lì jìn nóng fū tàn, zhí dào chūn huāng zhì shì jiē.
良田力尽农夫叹,直道春荒志士嗟。
mǎn mù qīng qīng jǐn wú màn, gèng yú hé chǔ wèn péng má.
满目青青尽芜蔓,更於何处问蓬麻。


相关内容11:

挽吕{左山右客}智直阁二首

岭外出巡

处守谢景思寄劝农诗次其韵

悼云泉勤庵王

题摘蔬亭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雨夜
    一雨遂通夕,安眠失百忧。窗扉淡欲晓,枕簟冷生秋。画烛争棋道,金尊数酒筹。依然锦城梦,忘却在......
  • 姚坚老见约偶成
    初正布新和,余腊争近候。升腾阳力微,恇怯老阴斗。江云荡空碧,疏雨沐清昼。林梢释冬枯,土蘖壮......
  • 龙角砍和崔公度伯易
    尝闻螾出轩辕丘,其长百寻围十牛。民惊臣愕争论酬,帝亦谓应土德修。赐螾傍海连十洲,卑朝食壤暮......
  • 松风亭四首
    有客过茅宇,煮茶坐松风。问亭果安在,笑指十八公。君看梁与栋,岂不深且雄。何必用斤斧,然后成......
  • 答黄薮富道
    角角适时足,力走犹或迟。从而不逮人,不若坐视之。而予始用此,已无先人思。间自念斯世,固亦未......
  • 夜深吟
    叩几悲砍涕满襟,圣贤千古我如今。冻琴弦断灯青晕,谁会男儿半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