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晚步顺阳门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与义
2025-07-19

晚步顺阳门外

宋代  陈与义  

六尺枯藜了此生,顺阳门外看新晴。
树连翠筱围春昼,水泛青天入古城。
梦里偶来那计日,人间多事更闻兵。
只应千载溪桥路,欠我媻姗勃窣行。

晚步顺阳门外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晚步顺阳门外翻译及注释

《晚步顺阳门外》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与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尺高的枯藜结束了我的一生,
在顺阳门外,我看着新晴天。
树木环绕着翠绿的小草,春日的白天。
水泛着青天色,流入了古城。
在梦中,我偶然听到那一天的计算,
在人间,更多的事情都与战争有关。
只有过了千年的溪桥路,
才能还我姐姐勃勃的步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顺阳门外散步的情景,以及他对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首先,诗人提到了自己六尺高的枯藜。枯藜是一种高度达到六尺的植物,象征着诗人的身躯和一生的终结。这句话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接着,诗人描述了顺阳门外的景色。他观赏到了美丽的新晴天,周围的树木和翠绿的小草营造出春日的氛围。水流经古城,泛起青天的颜色。这些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宁静,与战乱纷扰的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梦中的计日和人间的战乱。这表明诗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战争的忧虑。他认为只有经历了千年的溪桥路,才能带回他姐姐勃勃的脚步声。这句话中的姐姐可能是诗人的亲人,也可能指代国家或人民的繁荣和安定。诗人希望历经岁月的洗礼,能够重拾昔日的繁荣和安宁。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战争的思考。它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思考。

晚步顺阳门外拼音读音参考

wǎn bù shùn yáng mén wài
晚步顺阳门外

liù chǐ kū lí le cǐ shēng, shùn yáng mén wài kàn xīn qíng.
六尺枯藜了此生,顺阳门外看新晴。
shù lián cuì xiǎo wéi chūn zhòu, shuǐ fàn qīng tiān rù gǔ chéng.
树连翠筱围春昼,水泛青天入古城。
mèng lǐ ǒu lái nà jì rì, rén jiān duō shì gèng wén bīng.
梦里偶来那计日,人间多事更闻兵。
zhǐ yīng qiān zǎi xī qiáo lù, qiàn wǒ pán shān bó sū xíng.
只应千载溪桥路,欠我媻姗勃窣行。


相关内容11:

立春帖子·太上皇后阁

送秘典座胜侍者乞麦

题赵少隐青白堂三首

立春帖子·太上皇帝阁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端午帖子·皇帝阁
    三殿晨开锡宴初,太官顺节进龟鱼。微臣笔力惭燕许,谩赋群官上玉除。...
  • 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阁
    瑞雀巢珍木,双双枕石圆。翠娥谁采得,传旨赐金钱。...
  • 罗主簿妻朱氏挽词二首
    早岁从孙宝,中年训孟轲。节高资内助,机断激儒歌。枳棘鸾先逝,云霄鹤正摩。即看膺命服,何遽掩......
  • 欲离均阳而雨不止书八句寄何子应
    江城八月枫叶凋,城头哦诗江动摇。秋雨留人意恋恋,水风泛树声萧萧。纶巾老子无远策,长作东西南......
  • 暝色
    残辉度平野,列岫围青春。柴门一枝筇,日暮栖心神。暝色着川岭,高低郁轮囷。水光忽倒树,山势欲......
  • 将赴陈留寄心老
    今日忽不乐,图书从纠纷。不见汝州师,但见西来云。长安岂无树,忆师堂前柳。世路九折多,游子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