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舟次九山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庚
2025-09-11

舟次九山

宋代  黄庚  

水云尽处列奇峰,螺髻参差杳霭中。
江岸维舟看不了,烟岚分碧入疏蓬。

舟次九山作者简介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舟次九山翻译及注释

诗词:《舟次九山》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庚

水云尽处列奇峰,
螺髻参差杳霭中。
江岸维舟看不了,
烟岚分碧入疏蓬。

中文译文:
在水云尽头,奇峰峦列成一排,
螺髻参差交错于迷雾之中。
江岸上的舟只无法看清,
烟雾弥漫,融入稀疏的蓬藂之中。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乘舟在九山之间的景象。诗人以巧妙的笔触描绘了山峦的奇特和云雾的美妙,给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感觉。然而,舟只靠近江岸时,因为迷雾的阻挡,无法完全欣赏到江岸的景色。烟雾弥漫,又将江岸的景色与乘舟之人分隔开来,给人以遗憾和无奈之感。

赏析:
黄庚以简洁而精准的笔触描绘了景物的特征,通过对山峦、云雾和舟只的描写,传递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水云、奇峰、螺髻等形象,以形容词和名词的巧妙运用,使得整个景象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在描绘江岸景色的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迷雾和烟雾的意象,以凸显景物之间的隔阂和无法达到的遗憾之情。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隔阂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间。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展现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类面对自然力量的渺小,同时也会引发对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思考。

舟次九山拼音读音参考

zhōu cì jiǔ shān
舟次九山

shuǐ yún jǐn chù liè qí fēng, luó jì cēn cī yǎo ǎi zhōng.
水云尽处列奇峰,螺髻参差杳霭中。
jiāng àn wéi zhōu kàn bù liǎo, yān lán fēn bì rù shū péng.
江岸维舟看不了,烟岚分碧入疏蓬。


相关内容11:

和李蓝溪梅花韵

半轩疏雨

芭蕉

暮春

炀帝行宫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晚春即事
    园林芳事歇,风雨暗荒城。转眼青春过,临头白发生。啼鹃亡国恨,归鹤故乡情。三径多荒草,东还计......
  • 西州即事
    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山吞残日没,水挟断云流。灯影深村夜,钟声古寺秋。西州旧游地,十载此......
  • 秋夜登西楼
    清碧金英玉露溥,姮娥深夜不禁寒。桂花香裹人敲句,倚遍高楼十二阑。...
  • 山中九日
    信马幽寻惯,重阳未及家。清游贪翠巘,素约负黄花。纵目心先折,经秋鬓欲华。因循时节过,底处觅......
  • 伤春
    园林芳事已阑珊,梅未生仁笋未竿。堤上柳棉风脱尽,绿阴应在雨中寒。...
  • 春日
    春色浓於酒,何须醉玉觞。柳疏莺占影,花杂蝶分香。往事随流水,间愁付夕阳。吟边自歌舞,犹学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