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益
2025-09-06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唐代  李益  

送别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
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
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作者简介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翻译及注释

诗词:《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
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
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中文译文:
月落时,寒雾升起,使人感到沉思,浩渺的川流。宿禽鸣叫,声音散布在树林中,山和泽地都变得苍然一片。在沙地上,远远望去,模糊不清的道路,茫茫洲外的田野。就像依靠在遥远的树木上一样,断断续续地延伸,似乎要穷尽天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月落之时,寒雾升起的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思和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诗中以寥寥数语勾勒出雾气笼罩的山野景色,给人一种苍茫、模糊的感觉。诗人借景抒发自己的思绪,使诗意更显深邃。

第一句描绘了月落时雾气的升腾,给人以静谧和寂寥之感。第二句以禽鸣散落在树林中,展示了山野的宁静和生机。第三句以漠漠沙上的路和沄沄洲外的田野,描绘了远方的景色,给人以广袤和辽阔之感。最后两句以依靠在遥远的树木上,断断续续地延伸,欲穷尽天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雾气笼罩的山野景色,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思绪和对远方的向往,给人以深远的意境和审美享受。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拼音读音参考

shuǐ tíng yè zuò fù dé xiǎo wù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yuè luò hán wù qǐ, chén sī hào tōng chuān.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
sù qín zhuàn mù sàn, shān zé yī cāng rán.
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mò mò shā shàng lù, yún yún zhōu wài tián.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
yóu dāng yī yuǎn shù, duàn xù yù qióng tiān.
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相关内容11:

秦镜

送诸暨裴少府(公先人,元相公判官)

赋得西戎献白玉环

大梵山寺院奉呈趣上人赵中丞

观骑射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与苗员外山行
    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
  • 王敬伯歌
    妾本舟中女,闻君江上琴。君初感妾意,妾亦感君心。遂出合欢被,同为交颈禽。传杯唯畏浅,接膝犹......
  • 寄赠畅当山居
    古村荒石路,岁晏独言归。山雪厚三尺,社榆粗十围。虬龙宁守蛰,鸾鹤岂矜飞。君子固安分,毋听劳......
  • 洛阳河亭奉酬留守群公追送(一作李逸诗)
    离亭饯落晖,腊酒减春衣。岁晚烟霞重,川寒云树微。戎装千里至,旧路十年归。还似汀洲雁,相逢又......
  • 送客归振武
    骏马事轻车,军行万里沙。胡山通嗢落,汉节绕浑邪。桂满天西月,芦吹塞北笳。别离俱报主,路极不......
  • 洛阳早春忆吉中孚校书、司空曙主簿因寄清江上人
    值迥逢高驻马频,雪晴闲看洛阳春。莺声报远同芳信,柳色邀欢似故人。酒貌昔将花共艳,鬓毛今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