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酬释法平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史浩
2025-09-08

酬释法平

宋代  史浩  

白鹭栖烟一点明,皎然压倒语全清。
莫言后代无人继,仗锡行将擅此名。

酬释法平作者简介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酬释法平翻译及注释

《酬释法平》是宋代诗人史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鹭栖烟一点明,皎然压倒语全清。
莫言后代无人继,仗锡行将擅此名。

诗意:
这首诗词以写景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释法平的赞美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白鹭栖息在朝霭中的景象,以及其洁白明亮的形象,来表达对释法平清雅高洁的性格和才华的赞赏。诗人抒发了对释法平在文学上孤军奋战、后继无人的担忧,并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继承他的名誉的决心和愿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自然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白鹭栖息在朝霭之中,与朝霭相映成趣,展现了一幅清晨的宁静景象。白鹭的洁白明亮与朝霭的淡淡烟雾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白鹭的高洁和纯净。这种对比的手法也象征了诗人对释法平高雅才华的赞美,将其视为在文学上的一股清新明亮的力量。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释法平后继无人的忧虑,同时也展示了自己想要继承他名誉的决心。通过使用“莫言后代无人继”这句话,诗人暗示了自己愿意承担起继承释法平文学事业的责任。最后两句“仗锡行将擅此名”,诗人表达了自己要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来继承和发扬释法平的文学成就的决心。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释法平的崇敬之情和对他文学事业的继承与发展的决心,展示了诗人在文学道路上的坚定和自信。同时,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的对比,也呈现了一幅清新明亮的画面,给人以愉悦和振奋的感受。

酬释法平拼音读音参考

chóu shì fǎ píng
酬释法平

bái lù qī yān yì diǎn míng, jiǎo rán yā dǎo yǔ quán qīng.
白鹭栖烟一点明,皎然压倒语全清。
mò yán hòu dài wú rén jì, zhàng xī xíng jiāng shàn cǐ míng.
莫言后代无人继,仗锡行将擅此名。


相关内容11:

四老堂诗

游鹿田三洞

寄季元集

题许倅浮香亭二绝

送王舍人彦正奉祠东归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远老自和前诗再寄复次韵
    雪到梅开恰欲漫,扶藜得得绕湖山。折将冷蕊疏枝去,浸在明窗净几间。一见已堪资琢句,细看还足助......
  • 月下独酌有怀梁丈因和前韵以寄且约为明夜之
    晚来清跸驻旌麾,月色分明彻四围。对景已欣群动息,仰天还觉众星稀。如今路入中原去,看即春从上......
  • 渔夫舞
    试倩霜刀登玉缕。银鳞不忍供盘俎。掷向清波方圉圉。休更取。小槽且听真珠雨。...
  • 折梅
    不傍茅檐便竹篱,初开犹未许人知。一枝到手春虽浅,肯负花前金屈卮。...
  • 前日小诗并呈鲁漕
    华发萧萧我与君,未能免俗尚驰奔。相看已是成三老,得暇何妨共一樽。我欲丐闲归故里,君行趣召入......
  • 子肃见示和篇复次韵
    花到浓时自有香,未逢真赏亦堪伤。今朝渗鼻浑如许,岂是兹花返故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