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读岘山碑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齐己
2025-07-18

读岘山碑

唐代  齐己  

三载羊公政,千年岘首碑。
何人更堕泪,此道亦殊时。
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
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

读岘山碑作者简介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读岘山碑翻译及注释

《读岘山碑》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三年的时间里,羊公治理有方,
千年之后,岘山的碑文依然存在。
有什么人更加留下泪水,
这条道路也有着不同的时光。
战争火焰烧毁了文化,损坏了碑文,
江云触碰着苔藓滋生。
我不忍心看着黎庶的景象,
周围的土地都是疮痍。

诗意:
《读岘山碑》以岘山上的碑文为背景,通过描绘碑文的历史沧桑和战乱的余烬,表达了作者对过往辉煌的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怀。诗人以岘山的碑文为线索,叙述了羊公治理的时代和千年之后碑文依然矗立的景象。然而,战争的破坏和时光的侵蚀使得这段历史早已模糊不清,让人不禁流下泪水。诗人深感这条道路已经改变,不再是当初的样子。最后,诗人以黎庶(指庶民)作为形容,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艰难和疮痍。

赏析:
《读岘山碑》以史观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通过描绘碑文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作者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当下困境的思考。诗人通过抒发对历史的关注,传达了对和平、文化的珍视和对战乱、破坏的反思,彰显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整个诗篇语言简练,用意深远。通过在碑文上折射出的历史景象,诗人既写出了具体的场景和形象,又流露出对社会风貌变迁的思考和对民生苦难的关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读岘山碑拼音读音参考

dú xiàn shān bēi
读岘山碑

sān zài yáng gōng zhèng, qiān nián xiàn shǒu bēi.
三载羊公政,千年岘首碑。
hé rén gèng duò lèi, cǐ dào yì shū shí.
何人更堕泪,此道亦殊时。
bīng huǒ shāo wén quē, jiāng yún chù xiǎn zī.
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
nà kān wàng lí shù, zā dì shì chuāng yí.
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


相关内容11:

寄顾处士

夏日荆渚书怀

东林雨后望香炉峰

寄吴都沈员外彬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苔钱
    病起见苔钱,规模遍地圆。儿童扫不破,子母自相连。润屋何曾有,缘墙谩可怜。虚教作铜臭,空使外......
  • 闲居
    渐觉春光媚,尘销作土膏。微寒放杨柳,纤草入风骚。睡少全无病,身轻乍去袍。前溪泛红片,何处落......
  • 静坐
    坐卧与行住,入禅还出吟。也应长日月,消得个身心。默论相如少,黄梅付嘱深。门前古松径,时起步......
  • 寄自牧上人
    五老回无计,三峰去不成。何言谢云鸟,此地识公卿。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南朝古山寺,曾忆共......
  • 欲游龙山鹿苑有作
    龙山门不远,鹿苑路非遥。合逐闲身去,何须待客招。年华残两鬓,筋骨倦长宵。闻说峰前寺,新修白......
  • 赠雷卿张明府
    任官征战后,度日寄闲身。封卷还高客,飞书问野人。废田教种谷,生路遣寻薪。若起柴桑兴,无先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