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杂诗四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9-10

杂诗四首

宋代  黄庭坚  

佛子身归乐国遥,至人神会碧天寥。
劫灰沈尽还生妄,但向平沙看海潮。

杂诗四首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杂诗四首翻译及注释

《杂诗四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以及赏析:

中文译文:
佛子身归乐国遥,
至人神会碧天寥。
劫灰沈尽还生妄,
但向平沙看海潮。

诗意:
这首诗词以佛教的修行思想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轮回和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佛子通过修行,回归遥远的乐土,与至高的神灵相会于空旷的碧天之上。诗人认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世间的烦恼和纷争将最终烟消云散,人们将超越纷扰和迷惑,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脱。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观察,他认为时间的流逝和沧海桑田都是虚妄的,唯有平静地凝视着平沙上涌动的海潮,才能洞悉人生的真谛。

赏析:
1. 修行思想:这首诗词以佛教的修行思想为基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轮回的思考。诗中的佛子通过修行,最终回归到遥远的乐土,与至高的神灵相会。这体现了黄庭坚对超脱尘世和追求解脱的渴望。

2. 解脱与自由:诗人认为,经历了轮回的佛子最终能够超越世间的烦恼和纷扰,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脱。诗中用"劫灰沈尽还生妄"表达了对世间迷惑的看法,强调了超越尘世的价值。

3. 对人生的观察:最后两句诗以平静的视角观察人生的变化。诗人认为时间的流逝和沧海桑田都是虚妄的,只有在平静中凝视海潮,才能真正洞悉人生的真谛。这种观察人生的态度体现了黄庭坚对于智慧和深刻洞察的追求。

总之,黄庭坚的《杂诗四首》通过佛教修行思想,表达了对生死轮回和人生的思考。诗中展现了对解脱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深刻的观察和洞察。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远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超越尘世和追求内心自由的追求与思考。

杂诗四首拼音读音参考

zá shī sì shǒu
杂诗四首

fó zǐ shēn guī lè guó yáo, zhì rén shén huì bì tiān liáo.
佛子身归乐国遥,至人神会碧天寥。
jié huī shěn jǐn hái shēng wàng, dàn xiàng píng shā kàn hǎi cháo.
劫灰沈尽还生妄,但向平沙看海潮。


相关内容11:

千秋岁

杂诗七首

伤歌行四首

南浦

绝句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伤歌行四首
    伯夷不食周武粟,程婴可托赵氏孤。死者复生欲无愧,受遗归妹况在予。经营百事失本意,跬步寻常畏......
  •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
    东南万里江,缘净一杯酒。王孙江南去,更得消息否。...
  • 寄上叔父夷仲三首
    艰难闻道有归音,部曲霜行璧月沉。王春正月调玉烛,使星万里朝天心。颇令山海藏国用,乃见县官恤......
  • 念奴娇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
  • 圣柬将寓于卫行乞食于齐有可怜之色再次韵感
    温气冰底归,忽忽六过旬。园林改柯叶,鸟声日日新。耕稼百年外,四郊无短闉。高丘试顾望,俯仰迹......
  •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明驼思千里,驽马怯负荷。小人蠹诗书,安乐北窗卧。瓢空且乞饭,儿寒教补破。机巧生五兵,百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