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皮日休
2025-07-16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

唐代  皮日休  

圆于玉柱滑于龙,来自衡阳彩翠中。
拂润恐飞清夏雨,叩虚疑贮碧湘风。
大胜书客裁成柬,颇赛谿翁截作筒。
从此角巾因尔戴,俗人相访若为通。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作者简介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翻译及注释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圆在玉柱滑在龙,
来自衡阳彩翠中。
拂润恐飞清夏雨,
叩虚疑贮碧湘风。
大胜书客裁成柬,
颇赛谿翁截作筒。
从此角巾因尔戴,
俗人相访若为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皮日休写给鲁望的一首诗,题目是《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的形象,形容竹子圆滑如玉柱,滑动如龙游动。他说这把竹夹来自衡阳的彩翠之中,衡阳地方盛产竹子,以器用的手艺制作各种竹制品,而这把竹夹在制作过程中显得尤为精致。

然后诗人用轻盈的笔调描述竹夹拂动时的声音,担心自己一触摸到它,就像轻柔的夏雨一样飞溅开来,也担心其中可能贮藏着湘江的碧风。

接着,诗人把竹夹比作书柬,表示它的价值不言而喻。同时,诗人表示这把竹夹与传说中的谿翁截作的竹筒一样宝贵,谿翁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神仙,据说他削竹做成竹筒,可以存放灵丹妙药。这样的比喻既凸显了竹夹的珍贵,又带出了传说中的神秘色彩。

最后,诗人说从此时起,佩戴着这把竹夹的角巾,仿佛像有了某些通神的本领一样,俗人们纷纷前来拜访。这是对竹夹的神奇力量的描写,也是诗人虚构的一个情景。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神话的脉络,表达了诗人对竹夹的赞美和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展现了唐代豪放洒脱的风格。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拼音读音参考

lǔ wàng yǐ zhú jiā xī jiàn jì, yīn cì yùn chóu xiè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

yuán yú yù zhù huá yú lóng, lái zì héng yáng cǎi cuì zhōng.
圆于玉柱滑于龙,来自衡阳彩翠中。
fú rùn kǒng fēi qīng xià yǔ,
拂润恐飞清夏雨,
kòu xū yí zhù bì xiāng fēng.
叩虚疑贮碧湘风。
dà shèng shū kè cái chéng jiǎn, pō sài xī wēng jié zuò tǒng.
大胜书客裁成柬,颇赛谿翁截作筒。
cóng cǐ jiǎo jīn yīn ěr dài, sú rén xiāng fǎng ruò wéi tōng.
从此角巾因尔戴,俗人相访若为通。


相关内容11:

隗嚣宫晚望

闻鲁望游颜家林园病中有寄

奉和鲁望寒夜访寂上人次韵

奉和鲁望谢惠巨鱼之半

奉和鲁望白鸥诗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杂讽九首
    红蚕缘枯桑,青茧大如瓮。人争捩其臂,羿矢亦不中。微微待贤禄,一一希入梦。纵操上古言,口噤难......
  • 奉和袭美添渔具五篇·背蓬
    敏手劈江筠,随身织烟壳。沙禽固不知,钓伴犹初觉。闲从翠微拂,静唱沧浪濯。见说万山潭,渔童尽......
  • 婕妤怨
    妾貌非倾国,君王忽然宠。南山掌上来,下敌新恩重。后宫多窈窕,日日学新声。一落君王耳,南山又......
  • 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
    乱峰四百三十二,欲问征君何处寻。红翠数声瑶室响,真檀一炷石楼深。山都遣负沽来酒,樵客容看化......
  • 秦中遇友人
    半生南走复西驰,愁过杨朱罢泣岐。远梦亦羞归海徼,贫游多是滞边陲。胡云不聚风无定,陇路难行栈......
  • 渔具诗·药鱼
    香饵缀金钩,日中悬者几。盈川是毒流,细大同时死。不唯空饲犬,便可将贻蚁。苟负竭泽心,其他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