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9-08

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

唐代  白居易  

写雪  感伤  

秋鸿过尽无书信,病戴纱巾强出门。
独上荒台东北望,日西愁立到黄昏。

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翻译及注释

《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鸿过尽无书信,
病戴纱巾强出门。
独上荒台东北望,
日西愁立到黄昏。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白居易在邽林居中寄给他的亲兄弟的情感。诗人感叹秋天的鸿雁已经飞过,却没有收到兄弟的来信。他身患疾病,不得不戴上纱巾强行外出。他独自登上荒凉的台地,向东北望去,感叹太阳西下,他忧愁地站在那里一直到黄昏。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表达了他对兄弟的思念和忧愁之情。诗中的秋鸿过尽,无书信一反常态地描绘了兄弟间的疏离和失联,增加了诗词的伤感色彩。病戴纱巾强出门表明了诗人身体的虚弱,但他仍然坚强地外出,展现了他对兄弟的深厚情谊。独上荒台东北望,日西愁立到黄昏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太阳西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对兄弟的思念和忧虑也伴随着一天天的消逝。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内心的情感。通过描绘景物和运用意象,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和对兄弟的关怀之情娓娓道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体上,这首诗词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时间的无情流逝,展示了白居易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思考。

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拼音读音参考

jì shàng dà xiōng yǐ hòu shī zài guī lín jū zuò
寄上大兄(已后诗在邽林居作)

qiū hóng guò jǐn wú shū xìn, bìng dài shā jīn qiáng chū mén.
秋鸿过尽无书信,病戴纱巾强出门。
dú shàng huāng tái dōng běi wàng, rì xī chóu lì dào huáng hūn.
独上荒台东北望,日西愁立到黄昏。


相关内容11:

送兄弟回雪夜

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

暮春寄元九

哭王质夫

晓寝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
    行行觅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白石先生小有洞,黄芽姹女大还丹。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
  • 春晚寄微之
    三月江水阔,悠悠桃花波。年芳与心事,此地共蹉跎。南国方谴谪,中原正兵戈。眼前故人少,头上白......
  • 寄元九(自此后在渭村作)
    晨鸡才发声,夕雀俄敛冀。昼夜往复来,疾如出入息。非徒改年貌,渐觉无心力。自念因念君,俱为老......
  • 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翟中丞
    元圣生乘运,忠贤出应期。还将稽古力,助立太平基。土控吴兼越,州连歙与池。山河地襟带,军镇国......
  • 和钱员外答卢员外早春独游曲江见寄长句
    春来有色暗融融,先到诗情酒思中。柳岸霏微裛尘雨,杏园澹荡开花风。闻君独游心郁郁,薄晚新晴骑......
  • 发商州
    商州馆里停三日,待得妻孥相逐行。若比李三犹自胜,儿啼妇哭不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