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中台五题·牡丹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郑谷
2025-07-26

中台五题·牡丹

唐代  郑谷  

乱前看不足,乱后眼偏明。
却得蓬蒿力,遮藏见太平。

中台五题·牡丹作者简介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中台五题·牡丹翻译及注释

中台五题·牡丹

乱前看不足,乱后眼偏明。
却得蓬蒿力,遮藏见太平。

译文:
在乱世之前看不足,乱世之后眼界更为明晰。
却能借助朴素的力量,隐藏自己并看到太平盛世。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乱世中保持透彻的眼光和坚强的心志。作者表示在动荡和混乱的时代,人们往往无法看清真相,容易受到欺骗和迷惑。然而,乱世之后,人们对事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辨别是非,看到太平盛世。作者给予蓬蒿这种朴素植物,并将其比喻为人们内心的力量和智慧,它们能够帮助人们隐藏自己,保持正直和清醒的思维,在混乱的世界中看到真相和太平的未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乱世和太平盛世的思考和观察。诗中所提及的“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繁荣、富贵和吉祥的象征,而作者选择用蓬蒿这种朴素的植物来对比,凸显了诗中的主题:在动荡和困难的时代,真正的力量和智慧来自内心的坚定和清醒。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人在不安和混乱中仍能保持清醒和勇敢的一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希望,乱世过后的太平盛世更加珍贵和美好。

中台五题·牡丹拼音读音参考

zhōng tái wǔ tí mǔ dān
中台五题·牡丹

luàn qián kàn bù zú, luàn hòu yǎn piān míng.
乱前看不足,乱后眼偏明。
què dé péng hāo lì, zhē cáng jiàn tài píng.
却得蓬蒿力,遮藏见太平。


相关内容11:

重访黄神谷策禅者

巴江(时僖宗省方南梁)

秘阁伴直

过清凉寺王导墓下

别修觉寺无本上人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任潜谋隐之作
    江边秋日逢任子,大理索诗吾欲忘。为问山资何次第,只馀丹诀转凄凉,黄金范蠡曾辞禄,白首虞翻未......
  • 留别四首
    鹏程三万里,别酒一千钟。好景当三月,春光上国浓。野花红滴滴,江燕语喃喃。鼓吹翻新调,都亭酒......
  • 友人问卜见招
    何必问蓍龟,行藏自可期。但逢公道日,即是命通时。乐善知无厌,操心幸不欺。岂能花下泪,长似去......
  • 逢韩喜
    相逢浑不觉,只似茂陵贫。袅袅花骄客,潇潇雨净春。借书消茗困,索句写梅真。此去青云上,知君有......
  • 慈恩寺偶题
    往事悠悠添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
  • 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
    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四溟水合疑无地,八月槎通好上天。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