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梅梁堰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允平
2025-09-09

梅梁堰

宋代  陈允平  

庙近云涛观,山遥翠欲重。
只应溪上木,便是洞中龙。
堰折潮归海,棂迎浪答钟。
断碑荒鲜合,终古载灵踪。

梅梁堰作者简介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梅梁堰翻译及注释

《梅梁堰》是宋代诗人陈允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庙宇近云涛观,山峦遥望苍翠欲重新生。
只有溪上的树木,便成为洞中藏龙的象征。
堰水奔流汇入大海,堤防上的梁桥迎接波浪如钟。
断碑残石虽然荒凉,但终究承载着古代至今的灵迹。

诗意和赏析:
《梅梁堰》通过描绘庙宇、山峦、溪水和古碑等景物,表达了一种寓意深远的意境。诗人以巧妙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展现了大自然和人文历史的交融与共生。

首先,诗人描述了庙宇靠近云涛观的景象,表现出庙宇与宏大的自然景观相互辉映的壮丽景致。接着,他通过远望山峦,展示了山峦的苍翠欲重,呈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发。

然后,诗人以溪上的树木来象征洞中的龙。这种隐喻将自然界中的自然元素与神话传说中的龙相联系,寄托了人们对神秘与力量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梅梁堰水奔流汇入大海的景象,以及堤防上的梁桥迎接波浪如钟的景象。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水的流动和海的广阔,还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受。同时,断碑残石虽然荒凉,但却承载了古代至今的灵迹,表达了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梅梁堰》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回溯,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美感,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历史的独特感悟。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隐喻,传递出深远的诗意,引发读者对自然、历史和人文的思考。

梅梁堰拼音读音参考

méi liáng yàn
梅梁堰

miào jìn yún tāo guān, shān yáo cuì yù zhòng.
庙近云涛观,山遥翠欲重。
zhǐ yīng xī shàng mù, biàn shì dòng zhōng lóng.
只应溪上木,便是洞中龙。
yàn zhé cháo guī hǎi, líng yíng làng dá zhōng.
堰折潮归海,棂迎浪答钟。
duàn bēi huāng xiān hé, zhōng gǔ zài líng zōng.
断碑荒鲜合,终古载灵踪。


相关内容11:

山中吟

效行即事

王君猷花圃八绝·山扉

百字令/念奴娇

雪后同友人观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感山十咏·旃檀林
    心清闻妙香,宴坐旃檀林。坐香元不断,莫作死灰心。...
  • 桂庄
    不求田二顷,只种桂为仁。坐与兹山对,静中天地春。...
  • 盘陀
    盘陀石上看松眠,薜荔凌霄结紫烟。何处鹤声惊梦醒,一双飞起茯苓仙。...
  • 钱塘旅舍
    云山千万叠,身事恨悠悠。客鬓秋风急,乡心夜雨愁。蛩鸣邻寺壁,雁过隔湖楼。目送千帆远,长江空......
  • 留鹤江有感
    抱玉归来泪满襟,世间何许觅知音。此生虽有噬脐悔,到死终无尝胆心。伏枥马思云路远,避钩鱼隐石......
  • 和刘后村杂兴
    当日曾弹贡禹冠,悬知出处独今难。宁将退翮翔千仞,谁肯模棱持两端。风雨笔头犹老健,江湖吟鬓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