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筑城二章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顾况
2025-09-04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筑城二章

唐代  顾况  

(筑城,刺临戎也。
寺人临戎,以墓砖为城壁。

筑城登登,于以作固。
咨尔寺兮,发郊外冢墓。
死而无知,犹或不可;若其有知,惟上帝是愬。
筑城奕奕,于以固敌。
咨尔寺兮,发郊外冢甓。
死而无知,犹或不可。
若其有知,惟上帝是谪。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筑城二章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筑城二章翻译及注释

筑城登登,于以作固。
咨尔寺兮,发郊外冢墓。
死而无知,犹或不可;
若其有知,惟上帝是愬。

筑城奕奕,于以固敌。
咨尔寺兮,发郊外冢甓。
死而无知,犹或不可。
若其有知,惟上帝是谪。

中文译文:
筑城崭新,用来巩固。
听我说吧,开启郊野的坟墓。
死而无知,或许也无所谓;
如果真有意识,只有上帝能够安慰。

筑城敦实,可以抵御敌人。
听我说吧,开启郊野的冢坟。
死而无知,或许也无所谓。
如果真有意识,只有上帝能够放逐。

诗意和赏析:
《筑城二章》是唐代文人顾况的《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中的两篇之一,这两章以筑城为主题,表达了在战乱时期,寺院士人利用墓砖筑城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以筑城为线索,通过对寺人筑城行为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无可奈何的情感。诗中描绘了城墙的崭新与坚固,表明了寺人们为了固守而拼尽全力的决心和勇气。

诗中反复提到死后无知的境况,以及若有知觉,只有上帝能够给予安慰或放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无法逃避的思考。墓墓、冢坟则象征着死亡与终结,与城墙形成对比,突显了人生的矛盾与无常。作者通过对寺人们的筑城行为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词语和平仄韵律,表现了顾况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反应了唐代时期人们在战乱中的生存状态,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折射出唐代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无助与无奈。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筑城二章拼音读音参考

shàng gǔ zhī shén bǔ wáng xùn chuán shí sān zhāng zhù chéng èr zhāng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筑城二章

zhù chéng, cì lín róng yě.
(筑城,刺临戎也。
sì rén lín róng, yǐ mù zhuān wèi chéng bì.
寺人临戎,以墓砖为城壁。

zhù chéng dēng dēng, yú yǐ zuò gù.
筑城登登,于以作固。
zī ěr sì xī, fā jiāo wài zhǒng mù.
咨尔寺兮,发郊外冢墓。
sǐ ér wú zhī, yóu huò bù kě ruò qí yǒu zhī, wéi shàng dì shì sù.
死而无知,犹或不可;若其有知,惟上帝是愬。
zhù chéng yì yì, yú yǐ gù dí.
筑城奕奕,于以固敌。
zī ěr sì xī, fā jiāo wài zhǒng pì.
咨尔寺兮,发郊外冢甓。
sǐ ér wú zhī, yóu huò bù kě.
死而无知,犹或不可。
ruò qí yǒu zhī, wéi shàng dì shì zhé.
若其有知,惟上帝是谪。


相关内容11:

哭麹象(一作司空曙诗)

送王闰

留别解县韩明府(一作别解明府)

逢陇西故人忆关中舍弟

花下宴送郑炼师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海鸥咏
    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
  • 古意
    女伴朝来说,知君欲弃捐。懒梳明镜下,羞到画堂前。有泪沾脂粉,无情理管弦。不知将巧笑,更遣向......
  • 奉送崔侍御和蕃
    万里华戎隔,风沙道路秋。新恩明主启,旧好使臣修。旌节随边草,关山见戍楼。俗殊人左衽,地远水......
  • 征人归乡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 移家别树
    千种庭前树,人移树不移。看花愁作别,不及未栽时。...
  • 忆长安·五月(共十二咏,丘丹等同赋,各见本集)
    忆长安,五月时,君王避暑华池。进膳甘瓜朱李,续命芳兰彩丝。竞处高明台榭,槐阴柳色通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