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画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祝允明
2025-09-09

题画

明代  祝允明  

季冬雪重积,十日奇寒沍。
啁啾阒不闻,葱蒨失其故。
客子欲何归,中林犹独步。
幸有苍苍松,为辨去来路。

题画作者简介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题画翻译及注释

诗词:《题画》
朝代:明代
作者:祝允明

季冬雪重积,
十日奇寒沍。
啁啾阒不闻,
葱蒨失其故。
客子欲何归,
中林犹独步。
幸有苍苍松,
为辨去来路。

中文译文:

季冬时节,雪花层层叠叠地积累,
连续十日的寒冷异常刺骨。
鸟鸣声和人声都听不见,
青翠的葱蒨失去了往日的姿态。
客人们不知归何处,
孤单地漫步在茂密的林中。
幸好有那些苍翠的松树,
可以辨别前行和归来的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寒冷冬季的景象,以及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雪花层层叠叠地积累,持续十日的严寒寒冷。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冬季的严寒之美,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震撼。

其次,诗中提到鸟鸣声和人声都听不见,葱蒨失去了往日的姿态。这种寂静和凋零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感觉。诗人使用了"啁啾阒不闻"和"葱蒨失其故"这样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冬季带来的寂静和死寂。

接着,诗中提到客人们不知道归何处,孤独地在茂密的林中漫步。这里表达了诗人自己或他人的迷茫和无助感。冬天的严寒和寂静让人感到迷失,不知道前方的道路在哪里,这种情绪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最后,诗人提到幸好有苍翠的松树,可以辨别前行和归来的路。松树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它们屹立在严寒的冬天,为迷失的人们指引方向。这种描写给予读者一丝希望和慰藉,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即使在困难和迷茫中,仍然可以依靠内心的力量找到前行的道路。

整首诗词通过对冬季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寒冷、寂静、孤独和希望的主题。作者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冬季的严寒和沉寂背后所蕴含的某种哲理和思索。

题画拼音读音参考

tí huà
题画

jì dōng xuě zhòng jī, shí rì qí hán hù.
季冬雪重积,十日奇寒沍。
zhōu jiū qù bù wén, cōng qiàn shī qí gù.
啁啾阒不闻,葱蒨失其故。
kè zi yù hé guī, zhōng lín yóu dú bù.
客子欲何归,中林犹独步。
xìng yǒu cāng cāng sōng, wèi biàn qù lái lù.
幸有苍苍松,为辨去来路。


相关内容11: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

逊国后赋诗

江城子 王温季自北都归,过予三河,坐中赋

杂怨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潇湘八景画·烟寺晚钟
    烟光漠漠春山紫,古寺深藏万松里。夕阳西坠群壑阴,隔林蔼蔼疏钟起。潇湘无风波浪停,恍如水底鸣......
  • 巡海呈周文郁
    逢一疏林酒一行,侍儿亲倚棹歌声。昔闻海水如天远,谁放山花似火明。烟外孤帆风正驶,苔中欹枕梦......
  • 次韵何元朗罢官之作
    千古钟山拥晋京,门前淮水为谁清。即看江令还家日,不作平原羁宦情。异代风流草市宅,故园离乱柘......
  • 小桃源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市向晡前散,山经夜后寒。...
  • 减租诗
    官租颇繁重,在昔盖有因。而此服田者,本皆贫下民。耕作既劳勤,输纳亦苦辛。遂令衣食微,曷以赡......
  • 上清宝鼎诗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