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北望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陆游
2025-09-06

北望

宋代  陆游  

昔我初生岁,中原失太平。
宁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京洛无来信,江淮尚宿兵。
何时青海月,重照汉家营?

北望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北望翻译及注释

《北望》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我初生岁,中原失太平。
曾经我刚出生的时候,中原地区失去了太平盛世。
宁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我宁愿知道坟墓上的树木拱起,也不愿看到边塞上的尘土清扫。
京洛无来信,江淮尚宿兵。
京城和洛阳没有来信,江淮地区仍有驻守的军队。
何时青海月,重照汉家营?
什么时候青海的明月能够重照汉家的军营?

诗意:
《北望》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诗中的"中原失太平"指的是宋代中原地区的政治动荡和战乱,而"墓木拱"和"塞尘清"则是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安宁和清净的向往。诗中还提到了京城和洛阳没有来信,江淮地区仍有驻守的军队,这暗示了战乱的持续和不安定的局势。最后,作者希望能够看到青海的明月能够照亮汉家的军营,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

赏析:
《北望》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通过对比墓木拱和塞尘清的意象,诗中展现了作者对安宁和清净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战乱和不安定的局势。诗中的"京洛无来信,江淮尚宿兵"一句,通过对京城、洛阳和江淮地区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时局的动荡和不安。最后,诗人以"何时青海月,重照汉家营"的问句,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关切,展现了他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忧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北望拼音读音参考

běi wàng
北望

xī wǒ chū shēng suì, zhōng yuán shī tài píng.
昔我初生岁,中原失太平。
níng zhī mù mù gǒng, bú jiàn sāi chén qīng.
宁知墓木拱,不见塞尘清。
jīng luò wú lái xìn, jiāng huái shàng sù bīng.
京洛无来信,江淮尚宿兵。
hé shí qīng hǎi yuè, zhòng zhào hàn jiā yíng?
何时青海月,重照汉家营?


相关内容11:

新岁

读唐人愁诗戏作

东窗

杂咏

横塘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自叹
    晨兴袖手观空寂,饭罢宽腰习按摩。堪叹一生闲日月,为身时少为人多。...
  • 起晚戏作
    睡到僧廊响木鱼,庄周蝴蝶两蘧蘧。数声林下华亭鹤,一卷床头笠泽书。云子甑香炊熟後,露芽瓯浅点......
  • 建安遣兴
    锦城重到叹无期,忽忆书台步月时。白浪黏天鲛鳄横,梦中识路亦何为?...
  • 杂感五首以不爱入州府为韵
    我年甫三十,出身事明主;狂愚斥不用,晚辟征西府。蹭蹬过锦城,邂逅客严武。十年醉郫筒,阳狂颇......
  • 刘太尉挽歌辞
    坚壁临江日,人疑制敌疏。安知百万虏,锐尽浃旬余。智出常情表,功如定计初。云何媢公者,不置箧......
  • 村夜
    入春雨雪无休日,雨止犹阴未快晴。万窍怒号风不定,半轮斜照月微明。百年辛苦农桑业,五处暌离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