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得瑞香于四明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几
2025-07-19

得瑞香于四明

宋代  曾几  

锦树转栾海角州,移春槛里见风流。
两三翠盖张前面,千百香囊缀上头。
绝代红梅相对好,妒人山麝莫来休。
衰翁若被儿童问,入眼还曾有此不。

得瑞香于四明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得瑞香于四明翻译及注释

《得瑞香于四明》是宋代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锦树转栾海角州,
移春槛里见风流。
两三翠盖张前面,
千百香囊缀上头。
绝代红梅相对好,
妒人山麝莫来休。
衰翁若被儿童问,
入眼还曾有此不。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锦树转栾海角州,移春槛里见风流的情景。春天来临,花香四溢,树上漂亮的花团锦簇,如同翠盖一般遮挡在前面,成千上万的香囊悬挂在树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株绝代红梅,它美得无与伦比,山中的麝香被它嫉妒而不敢前来。然而,当一个老人被年轻人问起时,他是否曾见过如此美景,他只能回答说已不记得了。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锦树、翠盖、香囊等形象描绘了一个春天的画面,生动地表达了美好的景象和芬芳的气息。绝代红梅作为整首诗的中心形象,被赋予了非凡的美丽和吸引力,表达了作者对完美事物的向往。同时,诗中提到的妒人山麝,暗示了美丽而珍贵的事物可能会引起嫉妒和争斗。最后的句子中,衰翁的回答展示了时间的无情流转,美好的景象可能会逐渐被遗忘,留下的只是模糊的记忆。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了对美的追求、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得瑞香于四明拼音读音参考

dé ruì xiāng yú sì míng
得瑞香于四明

jǐn shù zhuǎn luán hǎi jiǎo zhōu, yí chūn kǎn lǐ jiàn fēng liú.
锦树转栾海角州,移春槛里见风流。
liǎng sān cuì gài zhāng qián miàn, qiān bǎi xiāng náng zhuì shàng tou.
两三翠盖张前面,千百香囊缀上头。
jué dài hóng méi xiāng duì hǎo, dù rén shān shè mò lái xiū.
绝代红梅相对好,妒人山麝莫来休。
shuāi wēng ruò bèi ér tóng wèn, rù yǎn hái céng yǒu cǐ bù.
衰翁若被儿童问,入眼还曾有此不。


相关内容11:

寄题宣州太平县众乐亭为孙莘老作

和刘圣俞顾龙山约客韵

黄嗣深尚书自仰山来惠茶及竹薰炉

送洪州西山香城长老通公惠通

廿一兄以手和四清香见饷用心清闻妙香为韵成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独青亭
    霜落水痕风落木,翠盖倚天惟汝独。是谁手种百年馀,荫此空庭一株足。岁寒不但色青青,上有垂丝下......
  • 次韵三首
    白日无偏照,玄冥不作难。有炉如许大,无地可言寒。书腹夤缘晒,禅心邂逅看。呼儿来共此,形影未......
  • 对花
    忧悉卒卒人无乐,花草纷纷物又春。安得无忧与无虑,对花还作笑歌人。...
  • 己己岁夏旱大热睡起偶成
    年年暑去皆有期,今年暑去何迟迟。不知摇败几团扇,得到西风吹面时。...
  • 霜风
    霜风裂寒窗,余响到我床。闻鼠有啮声,不省何物伤。儿呼须我起,顾无灯烛光。伏枕置所念,去梦通......
  • 挽李泰发参政三首
    公昔遭前政,忠精不少衰。立谈廷争地,上疏里居时。意气南山在,名声北斗垂。心知不亡者,送往得......